常規賽後半段,威少和哈登成為了全聯盟最引人矚目的兩個超級巨星。

兩人一次次重新整理著人們的認知,以往別人拿一次,就能吹上好幾天的30+三雙,到了他們手裡,卻變成了基本操作。

甚至40+三雙這種足以大吹特吹的資料,對威少和哈登來說,也是信手拈來。

只有背靠背40+三雙、50+三雙,才能讓球迷感到興奮,同時為兩人的mvp爭奪戰,增添上重重的砝碼。

&nvp爭奪戰,哈登和威少彷彿是在玩電子遊戲,資料就是任由他們肆意揉捏的玩具,讓人想起了兩年前,庫裡180俱樂部30+得分王給人帶來的震撼。

三人的表現本質上都一樣,那就是將人們認知中不可能打出來的資料,變成了現實。

但不同的是,庫裡在效率爆炸的同時,還率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74勝戰績,才毫無爭議的當選為史上首位全票mvp。

&nvp的歸屬懸念重重,如果誰的球隊戰績明顯領先,&nvp將不會有任何懸念。

&nvp的爭奪。

勇士的戰績遙遙領先於所有球隊,向著第二次70勝發起衝擊,即使庫裡資料一般,也無人能夠忽視。

&nvp的成就,卻成為了最大的阻礙。

&nvp的殊榮,上一位三連mvp獲得者,還要追朔到19821986年的“大鳥”拉里伯德,此外只有“籃球皇帝”威爾特張伯倫和“指環王”比爾拉塞爾達成過這一成就。

原本喬丹也很有機會達成這一成就,1997年,喬丹場均砍下29.6分5.9籃板4.3助攻,帶領公牛取得69勝13負,排名聯盟第一。

&nvp的評選中,喬丹以一票之差,輸給了馬龍。

當賽季,馬龍場均可以得到27.4分9.9籃板4.5助攻,帶領爵士取得64勝18負,資料上和喬丹旗鼓相當,但戰績上卻遜色很多,按理說mvp的歸屬應該沒有什麼懸念才對。

&nvp,評委產生了“審美疲勞”,馬龍才獲得了這麼多選票,在mvp評選中成功擊敗了喬丹。

現在,庫裡也面臨著和喬丹類似的處境。

不同的是,庫裡在資料上處於劣勢,全面落後於威少、哈登,只在效率和戰績上遙遙領先。

&nvp就是庫裡的囊中之物;若是評委更看重資料,mvp就將和庫裡無緣。

不過,無論評委最後會做什麼什麼選擇,張瑜都不會錯過庫裡三連mvp的好機會,當人們的目光集中在哈登和威少身上的時候,他也在不斷地給庫裡造勢。

勇士贏下比賽後,張瑜都會在採訪中稱讚庫裡發揮的巨大作用,著重讚揚他的無私和謙遜,一心為了贏球,對資料一點也不看重。

他多次強調“斯蒂芬身上有著無形的引力”,“基礎資料完全體現不出斯蒂芬的作用”,“去看看高階資料吧,斯蒂芬打出了歷史級別的統治力”之類的話,引導人們將注意力從基礎資料上移開。

此外,張瑜還強調庫裡的上場時間和使用率是多麼低——“斯蒂芬今天只打了三節,他根本不在意資料”,“我很難想象,要是斯蒂芬每場都打到第四節最後時刻,能打破多少得分紀錄”,“你們看到斯蒂芬跑了多少無球,吸引了多少防守嗎?只有真正懂球的人,才知道他到底是多麼出色”。

除了親自上陣,張瑜還授意裡克維爾茨聯絡媒體,在輿論上為庫裡造勢,著重強調勇士在戰績上對火箭和雷霆的領先,這是庫裡面對哈登和威少最大的優勢。

這種做法一開始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球迷們對於戰績還是很看重的,庫裡的強大也是深入人心,沒人覺得他真的只有目前“平平無奇”的資料所呈現出來的實力。

歸根結底,季後賽才是評判一名球員實力的最高標準,哈登和威少在常規賽打出的表現再驚人,也抵不上庫裡過去幾年在季後賽的統治級表現。

而且勇士對於聯盟第二火箭的戰績領先優勢,達到了12個勝場之多,呈現出碾壓一般的態勢,為庫裡贏得了更多支援。

球迷都是樸素的,他們可能不懂什麼是高階資料,也不知道庫裡的無球跑位有多麼精妙、吸引了多少防守,但他們知道,庫裡率領的勇士,取得了更好的戰績,那他就是更好的球員。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為的。

當《舊金山紀事報》、《今日美國》等媒體為庫裡造勢時,不想看到庫裡拿mvp,也不想看到哈登拿mvp的人,迅速反應過來,展開了反擊。

espn、《紐約時報》等一批媒體,先是將矛頭直指勇士的豪華陣容,表示庫裡對勇士的聯盟第一確實有貢獻,但倫納德、阿德託昆博、克來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臣。

有評論員直言勇士是“五星勇士”,庫裡、倫納德、克來、格林、阿德託昆博都入選過全明星,有如此豪華的陣容,聯盟第一實屬正常,拿不到第一才是怪事,實在不知道庫裡有什麼好吹的。

還有媒體指出,維金斯、丁威迪、博格丹都是非常優質的角色球員,其中維金斯還是狀元,天賦異稟,在勇士卻只能打替補,戰績這麼好,完全是陣容的功勞。

有媒體為哈登和威少叫屈喊冤,認為他們拼死拼活,帶著遠不如庫裡的隊友,還打得這麼好,而庫裡卻是輕輕鬆鬆,三節打卡,勝利就手到擒來,mvp不應該給庫裡,否則是對真正為了球隊勝利拼搏的球星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