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打完,比分來到了94:83,勇士單節打了馬刺一個30:16的進攻高潮,淨勝14分,一舉把分差拉開到11分。

這也導致第四節比賽開始後,波波維奇只敢讓鄧肯下場休息,把吉諾比利和帕克全都留在了場上,想要在銜接段縮小分差。

但張瑜也把巴特勒和克來留在了場上,並且為了不讓馬刺針對小托馬斯的防守,他特意換上了利文斯頓,讓他擔任替補控衛。

巴特勒和克來足以支撐起勇士輪換階段的進攻,不需要小托馬斯的得分,利文斯頓更有經驗,體型也佔據優勢,是更好的人選。

在前兩輪系列賽中,利文斯頓和小托馬斯的上場時間幾乎一樣。

火箭實力不強,缺少持球點,小托馬斯還能和常規賽一樣,得到大量的上場時間。

但在和快船的系列賽中,快船最不缺的就是後衛,小托馬斯在防守上的弱點就非常顯眼了。隨著系列賽的深入,利文斯頓的上場時間越來越多,他的穩健也幫助勇士在輪換階段穩住了節奏。

這次也是一樣,張瑜在更關鍵的時刻,更加信任的還是利文斯頓。

他上場後也不亂打,組織進攻井井有條,巴特勒和克來作為主攻點,比起帕克和吉諾比利來也毫不遜色,雙方在輪換階段不相上下。

第四節7分23秒,當勇士和馬刺的主力回到場上時,比分是103:93,勇士依舊領先馬刺10分。

吉諾比利和帕克前三節消耗了太多體力,帕克還好一些,他只有31歲,巔峰期還沒過,打40分種也不是問題。

但吉諾比利今年已經36歲了,他的體能本來就比較一般,前三節一直在拿球強攻,打到第四節,體能下降非常嚴重,突破威脅減弱了很多。

馬刺在銜接段主要靠帕克一個人支撐進攻,沒有佔太大便宜。

雙方主力回到場上後,局勢也沒有得到好轉。

波波維奇不敢讓帕克和吉諾比利打滿第四節,把兩人換下場,讓他們緩兩分鐘再回來。

而這兩分鐘,就需要鄧肯一個人撐過去了。

張瑜也沒有讓巴特勒和克來一直打,但庫裡身邊的陣容是丹尼格林、倫納德、格林和錢德勒,比起主力陣容遜色了不少,但基本的功能卻是具備的。

丹尼格林是優質射手,倫納德沒有巴特勒的持球進攻能力,但他的防守卻不亞於巴特勒,一手定點三分比巴特勒還準,中距離的急停跳投也是有模有樣。

而鄧肯身邊是加里尼爾、科里約瑟夫、威爾森錢德勒和斯普利特,和馬刺相比,勇士的陣容明顯更強。

張瑜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看到帕克和吉諾比利下場休息後,他立刻指揮隊員展開了勐攻。

庫裡和格林擋拆,馬刺換防,鄧肯來到庫裡身前。

波波維奇也不敢頭鐵了,馬刺第三節就不守蹲坑了,庫裡打擋拆立刻換防。

但換防的效果卻是一般,庫裡一個拜佛就晃動了鄧肯的重心,突破到了內線,在罰球線往裡一步的位置拋投得手,105:93。

鄧肯回頭看著庫裡得分,無奈地搖了搖頭。

剛才庫裡做出要投籃的架勢,他處於謹慎起見,沒有起跳嘗試封蓋,但還是不得不往前邁步,干擾庫裡的投籃,被庫裡抓住機會過掉,他急忙回身去追,卻已經來不及了,被庫裡徹底甩開。

如果他年輕10歲,他雖然還是會被庫裡過掉,但他絕對不會被庫裡甩開,最起碼能罩住庫裡的出手空間,不是沒有機會防下這一球。

但歲月無情,鄧肯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個娃娃臉年輕人在自己面前慶祝得分,以一種他很不喜歡的方式。

但他能說什麼呢?他曾經也在年邁的奧拉朱旺、尤因面前耀武揚威。

馬刺進攻,勇士一反常態,開始夾擊鄧肯,鄧肯分球給科里約瑟夫,後者三分打鐵,籃板被格林搶到。

格林立刻反身推動快攻,倫納德一馬當先,丹尼格林和庫裡兩翼齊飛,吸引馬刺的防守,倫納德反倒得到的空當,接格林傳球上籃得手,107:93。

“好球!倫納德的上籃樸實無華,但卻幫助勇士把分差擴大到了14分,馬刺的情況越來越不妙了,勇士的主力回來就打成了防守反擊,這對馬刺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訊號。”於嘉說道。

楊毅則是從庫裡的角度分析勇士的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