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緊張的王洛(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也是秦始皇最大的一個敗筆。
如今場面再次轉到了陳勝和吳廣起義那裡?
此時他們已經迅速的發動了戰鬥,慢慢地擴大了大楚政權,隨即擴張到其他的區域。
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秦末的農民大起義,恰似給胡亥迎頭痛擊。
劉邦就是這時候從亭長開始做起的。
本身劉邦根本沒有什麼志向,而且他每天遊手好閒。
如今就在老亭長的攛掇之下,開始有了野心。
不過這和出身於貴族家族的項羽來說,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畢竟再怎麼輪迴,項羽也是出生於名門之後。
劉邦起義時只有幾百人而已。
而這個時候項羽,已經跟他叔父項燕在來回的東顛西跑了。
其實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建立大楚而奔波。
項燕戰死之後,項羽就成了主力。
那時候的項羽雖然年齡不大,可是目光之中卻射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輕而易舉的舉起了擋在他們面前的巨鼎。
其實這個巨鼎就是為了讓其他所有的人全都臣服。
二百多斤的巨鼎被項羽舉起來之後,所有的人全都安靜了。
人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真實的嗎?
“這簡直就是力拔山兮氣蓋世!”
“這樣的大英雄怎麼可能不被崇拜呢?”
兩個人的出身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百姓們也是可以隨意去選擇的。
劉邦的優勢就在於他能迅速的召集那些百姓參軍,並且善於拉攏人心。
項羽則用數不盡的戰役來宣傳自己的威力。
項羽一生可以說是百戰百勝,而漢高祖劉邦可就相形見絀了。
不但說劉邦沒有什麼計謀,而且就在日常的戰鬥中他也是發愁。
劉邦無論大事小事,幾乎都在詢問幾個謀士和將軍。
尤其是韓信,他更是高祖劉邦最信任的將軍。
此時其他皇帝都覺得有點看不上劉邦的眼了。
尤其是看到劉邦正低頭虛心的向其他人請教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種人當皇帝有點浪費。
這時候嚷著最歡的當然就是唐太宗了。
“既然高祖沒有什麼真正的本事,為何非要起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