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另一條戰線(第1/3頁)
章節報錯
霍四爺致開幕詞之後,接著又是李書文等武林前輩上臺致詞,他們這些德高望重的前輩人物,這回將會作為本次大會的評委,原則上不會下場參加比試。
這次武林大會,主要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為主,目的就是破除門戶之見,進一步整理發掘華夏的文化遺產武術。
因為這個原因,報名參加本次大會的武林同道,被分為了文比和武比兩個組。
所謂文比,當然也不可能是嘴炮無敵,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指相互搭手,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這些成名前輩作評委,其實雙方只需要一搭手,這誰優誰劣自然是一目瞭然了。
至於武比嘛,也就是擂臺賽,雙方可以比試拳腳兵刃,規則也很簡單,參賽雙方一方無力再戰,或者被逼下擂臺,又或主動認輸,另一方自然就勝出了。
截止到八月十四,也就是本屆大會開幕的前一天,來自全國各地,報名參加本屆大會的武林同道總共二百一十一人。
這其中參加文比,也就是搭手的,總共九十六人,他們將以抽籤的形式,每四人一組,分為二十四組,每組兩人晉級,決出四十八強。
這四十八強再分為十二組,每組四人,還是前兩名晉級,決出二十四強,以此類推,決出十二強,再分成四組,每組三人,這三人裡面的第一名晉級四強。
之後就是半決賽,直到決賽,半決賽勝者晉級決賽,決出冠亞軍,負者爭奪第三名。
前三名將分別獲得一萬大洋、五千大洋和三千大洋不等獎金,外加本屆大會主辦方頒發的華夏勇士勳章。
至於武比,又被分成了徒手組以及兵刃組,賽制和文比大差不離,也是採取分組淘汰賽,最終決出前三名。
不同的是,參加武比的獎金將比文比高出一半。其用意不言自明,自然還是為了增加大會的觀賞性,以便於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國術運動中。
畢竟,一種運動或者說一門技藝的傳承,龐大的群眾基數,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當然,說到這兒,有哥們兒問了,這些前輩都作為評委了,這裡參加比賽的武林同道,真的就能代表目前華夏武林的最高水平嗎?
你這撲街不會是瞎扯淡吧?就這樣能吸引個毛線啊!
針對這個問題,有句老話說的好,‘拳怕少壯’!這話絕不是說說而已。
作為這個世界的武者,以內家拳為例,這內家拳到底練的是什麼?
其實,不論是明勁練骨,還是暗勁練筋,又或化勁練髓,說穿了都是在開發人體的潛能。
而人體是有自身規律的,這規律是什麼呢?不外乎生老病死四個字!
只要是人,都逃不過這四字規律,至少在這個世界的武道最高境界化勁這個階段,那是絕對不可能違反這個規律的。
所以,這個世界的武者,通常都是在十多歲到二十多歲這個階段,功夫提升的速度會非常快,屬於上升期。
到三十歲以後進入巔峰期,也就是說,一名武者通常都是在三十歲到四十歲這個階段,是其個人戰力最強大的時期。
四十歲之後其實就已經進入了衰退期,只不過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有人衰退的快,有人衰退的慢而已。
到了五十歲之後,這種現象會更加明顯,不論是誰,在這個階段都已遠遠不如自己的巔峰期了。
畢竟這又不是什麼高武世界,年紀越老越厲害,沒個一甲子以上功力,你丫都不好意思說是高手。
所以,這些前輩評委們,雖說境界不低,但是絕大多數都已過了自己的巔峰期了。
要說起實際戰力,未必就一定強過同境界的年輕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