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神槍李書文師徒(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書文義憤滿胸,怒髮衝冠,隨手一記“霸王揮鞭”臥風掌,打得馬洛托夫暈頭轉向,將其左腮部打掉雞蛋大小的一塊皮。未等馬洛托夫反應過來,李書文奮起神威,順勢一招“六大開抱肘”,以閃電般的速度,運起千鈞之力將馬洛托夫肋骨打裂,擊下擂臺。
眾人觀呼,延臣大喜,聯奏,欲封李書文為五品頂戴、近侍衛隊武術總教習。李書文因師傅黃士海需他盡孝道為由謝辭。宣統皇帝及眾朝臣無奈,賜金佛座像一尊以示嘉獎(李書文回鄉後將金佛像交與弟子霍殿閣,後因戰亂動盪,金佛下落不明。)
又據冥國時期《滄縣誌》記載:李書文長得‘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在室內排掌擊空,離窗五尺,穿紙震盪有聲;用大槍刺壁之蠅,蠅落而壁無痕。鐵錐入壁(土牆壁),力拔甚難,他以大槍攪之,錐即出。他的族人鄉親人,常傳頌他幫助鄉親收糧時,背對裝運糧的大馬車,用腳勾起80斤重的糧袋,挑過頭頂,甩到大車上。他幫助鄉親們蓋房上大梁時,用大槍將一棵棵檁條挑到房山上。據跟隨李書文學藝十幾年的徒孫,清末宣統皇帝御前侍衛霍慶雲回憶:神槍李師爺的功夫,咱們練不了。他用大槍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車軲轆搖風車似的呼呼轉。他經常這麼練,毫不費勁。
總之,關於這位爺的傳說那是海了去了。他也是這個時代僅有的幾位化勁宗師之一,用現在的話說就叫做當時武林的‘天花板’。
咱們閒話少敘,書歸正傳。話說這吳大蝦聽到師傅引薦之人乃神槍李書文,當下心中是大吃一驚,表面卻是不動聲色,恭敬抱拳道:‘師侄吳有道拜見李師伯。’
‘呵呵……師侄免禮,聽你師傅說你拜在他門下,僅僅一年時間,就暗勁大成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李書文也笑著回應道。
‘師伯過獎了,弟子實在是愧不敢當,能取得這小小成績,實在是師父師兄教導有方之故。還請師伯以後多多指教。’
‘嗯,你很不錯,師伯我看好你。年輕人有你這般本事,還能如此虛懷若谷,將來定然能取得令人高山仰止的成就。’
‘行了,行了,李師兄你就不要再誇他了,那麼多弟子還在那等著呢,咱們到正堂坐下再敘吧。’霍元甲在一旁笑道。
當下,眾人又在霍元甲的引領下,來到大堂坐定,自有弟子奉上茶點。
‘殿閣你過來,見過你陳師兄和吳師弟。’隨著李書文的話聲,剛才那位和霍廷恩比試不分勝負的年輕人走了出來,在李書文和霍元甲的引薦下和陳真吳有道二人正式相互認識了一下。
說起這霍殿閣,那也不是簡單人兒,他這一支正是霍家拳外八修的傳承,說起來和霍元甲這一支也算幾百年前是一家了。當然,傳了這麼多代,現在關係遠了,這輩分自然也是從師門這邊來排了,由於李書文霍元甲二人平輩論交,這霍殿閣自然也就叫霍元甲一聲師叔了。
話說這霍殿閣,師從李書文,年紀輕輕也是暗勁大成的高手了,這青年俊彥相見,雙方之間沒有恩怨情仇,利益糾葛,自然也不會有什麼腦殘文裡面的各種狗血劇情了。幾人認識後相互一攀談,均對對方在武道一途的見解佩服萬分,加上大家情商都不低,沒多久就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在得知陳真和吳有道不久之後,就要去島國留洋,開眼看世界。他也是深表遺憾,苦於自己經濟能力不允許,要不也想趁著年輕出去見識一番。
陳真二人現在經濟上完全無壓力,其實再負擔倆人都沒問題。由於霍廷恩是大弟子,要幫助霍元甲教授弟子,自然不可能同去島國。
當下倆人就極力邀請霍殿閣一起去島國留洋。都是江湖兒女,沒有那麼多矜持,霍殿閣看他二人確是出於一片赤誠,加上他現在武藝大成,要想更進一步,必須要增長見識,提升自己的底蘊,當下也是稟明李書文自己的想法,在徵得其同意後,便決定了與他們同去。
回過頭來,再說這李書文,因為徒兒受到別人的免費幫助,不僅可以出去增長許多見識,還便於以後繼續打磨提升。他作為一代化勁宗師,自然不願佔這個便宜。當下在徵得霍元甲同意後,也是承諾願意收(陳真、吳有道)為記名弟子,傳授他二人八極拳的功夫,和一些入化勁的心得體會。
這個年代的武人,凡事能成就一代宗師的,大多數都不止拜過一位師傅,陳真和吳有道現在都到了暗勁大成這個階段,要想再進一步必須要相容幷蓄,所以當李書文提出願意收他二人為記名弟子,而霍元甲也深表贊同時,自然也是高興萬分,就在當日,在懷慶藥棧一眾人等的見證之下,二人又同時拜在了李書文門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