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龍星的小說《茁壯成長》發行量很大,有很多讀者,因此也就有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一些教育機構邀請龍星參與到教育改革的相關環節。龍星本來就有參與社會政治生活,並且希望用自己的智慧推動社會前進的願望。

他知道自己的年紀已經不容許他參與公共機構任職,即使任職也沒有可能獲得走向更高權力地位的機會。

他現在只能夠以專家、學著、顧問的身份參與到教育改革的一些環節。

他認為:只要能夠讓自己的思想能夠影響到決策部門,並且推動教育改革朝正確的方向前進,自己就可以感到欣慰了。

他以教育專家的身份參加教育部門的座談會。他和其他專家和官員都能夠親密的交往和交流,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問題上,他都是直截了當地闡明自己的觀點。

有時候和其他專家官員爭論的很厲害。透過爭論,他發現自己的一些觀點是正確的,而另外的一些則不合時宜。

真是真理越辯越明。他從中也得到了很多的啟發。但是,他認為自己的這種態度是正確的,因為他要充分利用這種能夠有效參與到公共決策的機會,為推動社會前進。

後來,他參加了更多的諮詢會、演講等活動。他的活躍的姿態、激情的演講方式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

他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了。教育是社會的一部分,教育改革設計社會的方方面面。

龍星深度參與教育改革,就不可避免的會參與到社會其他方面的改革。

龍星就像具有慣性的列車衝進了社會改革的一些方面。他最有興趣的是關於選舉制度的改革。

對此,他認為:中國社會雖然從1949年以來取得了非常大的變化,但是,由於歷史的影響,我們中國人的民主意識還是比較淡漠的,熱別是對自己的民主權利並沒有很多的瞭解。

這也決定了我們的國民的政治素養普遍還不夠高。因此,我們的選舉制度長期實行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

也就是說,只有在鄉鎮一級或者各個街道的範圍是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

並且我們的官員都不是透過選舉產生的,而是透過任命的,而且是終身制。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加入到政治生活之中。

特別是一些有理想有才華的年輕人有這樣的願望。這需要我們為他們提供進入政治舞臺的渠道。

這需要我們改變終身制,代之以民主選舉制度。需要改變任命製為競選制。

龍星記得改革開放的初期,有一部小說《人生》,後來還改編成了電影。

它主要表達了鄉村的青年渴望進入城市,進入體制內工作,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

這隻因為反映了了廣大的農村青年希望城鄉平等的願望。龍星的小說《星隱雲翳》也拍成電影了,也有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它反應的是貧民子弟渴望參與政治生活的願望。全社會自然開始了對政治體制改革的熱議。

龍星在很多場合公開談論自己的這些見解。有很多人喜歡聽,並積極推廣他的觀點;有的人不喜歡,認為他的這些主張不符合國情,對此提出質疑。

龍星認為每種治理方案都是時代的產物。時代在變化,我們的治理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

兩派意見衝突激烈的時候,一些部門還約談了龍星。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導師胡白雲。

他當初在學術上提出了一些給出前衛的觀點。當時很多人不理解,認為他的觀點不符合我們的社會。

他收到了有關部門的約談。他從此就變得小心翼翼,結果是他後來的研究只能夠集中於租借的研究。

他的一位同事,曾經的合作者依然從事國共兩當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得到了人民的認可。

龍星認為中國現在是非常開明的時代,在學術上有爭議是很正常的事情,業能夠透過交流得到更好的結論。

作為有良心的知識分子,應該為推動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龍星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他已經退休,又願意為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

有人建議他加入政協。他覺得有道理,就申請加入並被接納為民主協商機構的會員。

他有了更加正式的平臺,對積極參與公共決策更加有興趣了。他的支持者也更多了。

他為自己能夠透過各種平臺貢獻自己的智慧推動社會前進更加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