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他們覺得兩難的時候,藍水市需要進行城市改造。龍星購買的一套房子,有望在這次改造中拆遷。

這本來是個好的事情,但是在實現的過程中卻是一波三折。首先,這個房子是文廟中學集資建造的,土地證的戶頭是學校的。

不知道是誰這麼聰明?他首先將學校的戶頭透過將房子私有化變成二十幾戶人家的共有的戶頭。

為此,每家花了幾百元。接著,又透過辦理不動產證,將每個戶頭拆開並且都有了土地證。

為此,每家又花了幾百元。這些錢花的是很值得的。這個問題總算是很順利的解決了。

其次,文廟中學在擴建教學樓的時候,將一棟教學樓建在一棟教師的宿舍樓的前面,而且距離不到十米。

這樣,學生在教室裡完全可以看見教師在家裡幹什麼。老師的隱私權收到嚴重的侵犯。

老師們曾經和學校交涉過。得到的答覆是,學校不久要中心建設教學樓。

老師們到時候可以以舊換新,而且以買平方米換1.2平方米,不用加錢。

老師們覺得這樣划算,就等待這樣的好事了。果然,兩年後,學校計劃在學校後面將龍星住的這棟樓拆掉,然後在附近地區建造兩棟宿舍樓。

一棟補償給龍星這棟樓房的住戶,另一棟補償給在文廟中學教學樓後面的這棟宿舍樓的住戶。

本來這件事情是兩棟住戶很高興的,結果是因為其中的兩個住戶的不滿而流產了。

這兩個住戶一個姓劉,教英語。他頭腦靈活,但其聰明並沒有用在教育上。

因為他在外面開了一家歌廳,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一個就是姓史的政治老師,也就是在維護老師正當權益的行動中在私下積極推動簽名,在關鍵時刻就躲在後面的那一位辦公室副主任。

他們聽說自己住的樓房馬上就要拆除,自己需要到外面租住一年多,學校不報銷租住的費用。

而學校裡的那一棟宿舍可以等到新房完工後再拆除,他們不需要到外面租住。

這兩個老師覺得很不公平,拒絕在拆遷合同上簽字。學校做了他們的工作,可是都沒有結果。

最後,學校取消了這個計劃。這真是討米的容不下要飯的!以後十幾年都沒有人再提出類似方案,之後是國家不允許集資建房。

這兩個人被兩棟樓的住戶罵了十幾年。他們自己也後悔,但是隻能夠悶在心裡難受。

其中的劉老師還把自己的房子以十二萬元的價格賣掉了。想不到,這棟在外面的龍星居住的房子要拆遷了。

文廟中學的老師心裡都像打破了五味瓶,什麼味道都有。在文廟中學沒有房子的羨慕他們得到學校的實惠不說,現在又有巨大的補償;在校內的住戶很想和他們一起拆遷;學校領導希望將校內三棟住宿樓和外面的這一棟一起拆除。

然後在後面建造兩棟二十層的商品房。除了補償這些老師的,還有一些房子可以出售真是:人群熙熙,皆為利來;人群往往,皆為利去!

教師們雖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不能免俗。其次,這次拆遷是市長親自拍板的事情,也是為了建設旅遊城市的需要。

照道理來說,這與文廟中學沒有關係了。但是,文廟中學的黃副校長住在學校內的教學樓後面的宿舍樓裡。

他又負責與拆遷辦的領導合作。他就堅持裡面和外面的兩棟宿舍一起拆遷,拆遷後應該在外面的這棟教學樓附近建兩棟二十層的商品樓,由開發商來建樓。

但是學校內的另外兩棟宿舍樓的老師也要求拆遷,實現教學區和生活區分離。

拆遷辦開始不同意拆遷四棟樓,但是,進過學校艱苦的工作,最後同意了四棟樓一起拆遷。

第三,拆遷辦雖然同意拆遷四棟宿舍,但是他們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學校外面的拆遷的樓房留下的空地準備建公共廁所和公共停車場。

他們只願意按照每平方米3300元的價格進行補償,然後再給在本市內購買新房的人每平方米補貼500元。

龍星是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的,和他想法一樣的人也不少。但是,又一些老師他們認為按照這樣的方案拆遷,他們還需要貼二十幾萬元,他們不願意,所以拒絕簽字。

學校領導找到龍星,要求他幫助學校做這些老師的思想工作。龍星就講舊房子的價值已經差不多耗盡,新房子可以增值;舊房子為磚混結構,建築質量差,新房子為框架式,可以抗八級以上的地震;舊房子居住環境差,新房子環境優美,經過耐心的思想工作。

最後,這些老師都簽字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