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御膳房 ?(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能是因為冬天淡季的緣故……
三個人在院子裡放慢了腳步,邊走邊玩。
不得不說,別看現在是冬日,可這當年的皇宮別院,還是頗有一番壯美的景色的。
雖說這園子,當年建的時候,也是請了很多蘇工來建造的。
園子裡的很多亭臺樓閣,都有江南的風情,可這座院子前有昆明湖,後有萬壽山。
就這一山一湖的姿態,可就比講究小巧精緻的江南園林,更多了一份雄壯之美。
尤其是這裡的山可是真山,不像江南園林,大多都是假山的情況下。
金俊豪在前面帶路,程家父女在後面結伴而行,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園子裡最有名的長廊。
這條長廊其實也就七百多米,可卻是頤和園裡知名的景點之一。
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這長廊的548根柱子上面,繪有14000餘幅彩繪圖。
這些彩繪圖,色彩鮮明,富麗堂麗,內容多為山水、花鳥圖以及四大名著的情節為主。
雖然是後來修復的,但畫師們將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濃縮在這長長的廊子上,可謂是獨具匠心。
以前程家父女也走過這條長廊,不過也沒怎麼關注過這廊柱上的彩繪。
今天聽金俊豪這麼隨口一說,不由也放慢了腳步,仔細觀賞了起來,還真別說這一看,還真是看到了不少歷史典故的畫圖。
穿過長廊有走了一會兒,就到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聽鸝館!
這聽鸝館位於萬壽山的南麓,最早是當年乾隆皇帝所建,是為了給他老母親聽戲用的會所。
而他的老母親,就是我們看到的大名鼎鼎的宮鬥戲裡那位甄嬛了!
當然現實裡甄嬛是不是有《甄嬛傳》裡的甄嬛那麼厲害,那就不得而知了。
乾隆皇帝當年還給這館子題詩:“山館因何名聽鸝,梨園茲向奉慈嬉…”
甚至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孝子,乾隆皇帝當年還曾經親自在這裡登臺給他老孃表演過。
正門上的金支秀華匾額,是說這裡有一隻樂器齊全,和裝飾豪華的皇家樂隊。
再後來,這聽鸝館就變成了慈禧太后專門聽戲的地方,這裡面的聽鸝館匾額就是慈禧太后手書的。
後來園子裡另外一所德和園大戲樓建成之後,這裡的功能就變了。
變成了給慈禧太后和官員們準備吃食的地方,也就是傳說中的御膳房!
再後來解放之後,這裡一度是國家領導招待外賓的重要接待場所之一。
不過後來,這裡就面向社會開放了。
金俊豪一邊帶著程家父女往裡邊走,一邊給這爺倆介紹。
這爺倆雖然以前也來過很多次頤和園,可大多都是走馬觀花。
還真沒怎麼仔細瞭解過這個園子的歷史,這時候聽金俊豪娓娓道來,倒也覺得別有一番風趣。
三人進了聽鸝館裡面,這時已經有人三三兩兩坐在裡面用餐了。
本來就是景區裡的飯館,更何況這裡還有那麼深的典故。
所以很多來遊玩的旅客,都喜歡來這裡吃一頓獵獵奇……
不過對他們而言,恐怕要失望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