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劉牧樵已經來過無數次了,今天的感覺有些陌生。就連街景都有些陌生。

彭德輝的座駕紅旗牌轎車,有點兒勞斯萊斯的風範,劉牧樵忍不住仔細打量起來。

其實,這車真的不錯,動力平穩順暢,內飾高檔舒適,特別是音響,給人一種高模擬的感覺,整個色彩,給人一種尊貴的體念。

劉牧樵看過這車,噴子很多,今天司機坐上來,感覺不輸給賓利。

辦公室主任親自駕車。

她開車雖然算不上專業,但是,不急不躁,連剎車都用得很少,正適合尊貴老人乘坐。

估計,平常彭德輝院長出行,都是由她駕車。

彭德輝院長今年已經有63歲了,做協和醫院院長已經有13年的歷史,未來幾年,好像還沒有被人取代的跡象。

協和醫院的院長一般都做得比較久,任期少於10年的院長極少,大多都是因為年齡和身體的原因。

協和雖然是最厲害的醫院,但是並不是說他們的院長保健就做得一定好,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的人並不少。

彭德輝就是一個二型糖尿病患者。吃的藥,和普通患者一樣,格列齊特緩釋片兩片qd,二甲雙胍兩片bid。就連藥廠,也是普通廠的。

協和醫院最厲害的還是在疾病的診斷上,當年張孝謙大醫憑一雙手,摸出了國內第一個間質瘤病人,世界第5例。

後來,間質瘤病人的診斷有很長一段時期,都是協和的專利,在沒有ct、磁共振時代,他們都是憑藉一雙手摸出診斷。

這種病很少見,但在協和卻成了常見病。

張孝謙教授是協和的驕傲。

國家為現代科學家發行郵票,第一組是兩個人,一個是張孝謙,一個是湯飛凡。

這兩位大師,一個是內科學的泰山北斗,為協和醫院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現在協和陳列館裡,他的地位非常突出。

湯飛凡和張孝謙是同班同學,都是湘雅醫學院的學生,第一期第一班。湯飛凡是微生物學的宗師級人物,發現衣原體,差點得到諾貝爾獎,可惜英年早逝。諾獎有個規矩,不給離世的人頒獎。

湯飛凡也是我國青黴素提煉的關鍵人物,也是天花疫苗研製的領頭人。

他們兩個為衛生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說來也有趣,南湘雅北協和,他們兩家的淵源極深。

張孝謙和湯飛凡都是湘雅醫學院的學生。

湘雅醫學院的創始人之一顏福慶,就曾經在協和醫院做過副院長,直到他到滬市建立滬市醫科大學,才離開協和醫院。

顏福慶更是一個傳奇人物,湘雅醫院,省人醫,滬市醫科大學等處都留有他的銅像,湘雅醫院有一棟紅樓,至今都保留著,那就是著名紅樓旁邊的福慶樓。

湘雅是耶魯大學雅禮協會發起成立的,胡美是創辦人,顏福慶學成回國,共同創辦醫學院。

協和醫院則是世界首富洛克菲勒基金會捐建的。

時間節點上,兩所醫院,醫學院都差不多,為我國的西醫事業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可以說,北協和南湘雅血肉相連。

劉牧樵看著車內的一格標識,咦?這不是湘雅的標識嗎?

彭德輝車裡怎麼會有湘雅的物件呢?

萬晨似乎發現了這個秘密,忙說:“我們彭德輝院長和湘雅醫學院有很深的淵源呢!”

劉牧樵問:“他是在湘雅讀的本科?”

萬晨說:“對,彭院長是在湘雅醫學院讀的本科,然後考上了協和的碩博連讀,讀了6年,又到霍普金斯大學讀博士後,在那裡又是11年,他發現了治療風溼病的臨床路徑,個體化治療是提高療效的有效途徑。36歲那年,他拒絕人家高薪待遇,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