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今年又到了華山論劍的時候了。

每5年一次華山論劍,如果5年變化不大,每10年必定有一次比較大的華山論劍,這是堅持了近百年的規矩。

在過去幾十年中,協和、湘雅、滬市醫大附屬醫院、華西、京大一院、齊魯、中山、同濟等,差不多是輪流坐莊, 大多數情況是5年一屆,少數,像協和醫院這種超級大佬接手,也可能連續幹10年的。

部隊醫院不參加比武論劍。

這10所醫院競爭是十分激烈的,最近10年,或者是最近5年,醫院的發展變化, 進步程度, 是評比的重要因素。

這種大醫院,可以說每年,每月,甚至是每日都有進步。

這些領軍級別的醫院,在國外都有廣泛的聯絡,如果一年中沒有幾項新專案引進來,那是不敢想象的。

像協和、湘雅這樣的醫院,是有責任創新新技術,或者是引進新技術的,1年一個臺階,5年提高一個檔次,10年一個飛躍,這是很自然的。

所以,5年,10年一次的華山論劍很有必要。

今年,跳得最高的是華西醫院,他們在最近10年時間裡,創新和引進的技術有100多項,其中, 牙科和麻醉科的創新屬於世界級別的,論實力,他們做會長是理所當然的事。

這幾年有過多種的實力評價工具對全國醫院做過評比,華西醫院的綜合實力非常突出,成績僅次於協和醫院。

當然,這種評價系統,並不是非常準確,爭論比較大,因為評價的時候,太過於主觀,一些客觀的指標又不被所有醫院接受和認可。

也就是說,醫院很難評價的。

有的醫院論文多一些,有的醫院成果多一些,有的醫院則收治的病人多一些。至於誰更厲害,很難評定。

再說,醫院的聲譽與地域也有關係,你京城,滬市本身就佔有了很大的地域優勢, 而湘雅所在的星城,僅僅是中部省的一個省會城市, 在區位上處在劣勢中。

其實,湘雅醫院的評分就被嚴重壓低了,關鍵與地域有關。它吸引的病人非常有侷限性。

今年的華山論劍,華西醫院是志在必得。

這種志在必得有時候又是失策的,如果低調一點,也許會有更多的人支援。

特別是,你在眾多超級大佬面前,你驕傲,是會要付出代價的。

本來,你進步了,別人並不是沒有進步,雖然也許你的進步大一些,但人家不認可呢?或者說,人家認為他們的進步更大,你又沒有尺子可以測量。

當然,誰進步大,誰進步小,也不是沒有公論,但是你要是刻意地炫耀,人家產生了逆反,你的成績即使很大,假如人家心情不好,就可以視而不見。

協和的彭德輝,湘雅的吳安樺現在在密謀,其實也是對華西看不慣。

他們聊了好一會,看看時間,不早了,就起身告辭。

劉牧樵送走他們,回想起來,其實這兩老頭聊了半天並沒有聊到實質性問題,他們對於最後會選擇誰,並沒有談及。

這就是場面上的情景,看起來意見一致,談得很投機,但最關鍵的問題,最後都回避了。

投誰的票,這是一個敏感問題,為了不傷和氣,誰也不說。

這就是套路,或者說這就是社會交往的藝術,或者說是技術。

劉牧樵暗暗排了一下順序,確實,協和醫院不做會長,輪也該輪到華西醫院。谷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