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樣做的結果是,病人需要多花費1000多塊錢。

其實,客觀上講,看病花錢,天經地義,我們不應該把醫院都罵做黑心醫院,當成民眾的公敵。

40年前看病,確實很便宜,那個時候除了農民,其他人是有公費醫療的,自己花錢很少。

現在看病,費用成百倍的增長,這也是事實。

客觀的講,40年前和今天的醫療服務是完全不同的。今天你在縣級醫院的服務,相當於40年前湘雅、華西、協和醫院的服務。

也就是說,享受的服務水平不是一個檔次了。

40年前你在縣級醫院看病,只相當於現在衛生院的水平。

40年來,醫生水平大幅提升,要知道,40年前縣級醫院還有很多醫生只有中專水平,而且還是那個時代的中專,一年學制兩年學制的,現在衛生院最低學歷也是三年學制的中專。

縣級醫院,本科生渺渺個位數,大專學歷就已經很神氣了。現在,鄉鎮衛生院大專生都不稀奇,本科生比例也不少。

裝置,40年前,縣級醫院的檢查很簡單,有500毫安X光機那算是最高檔的裝置,而現在早就淘汰了。其他的,還有心電圖,腦電圖,化驗裝置也只能做幾種檢查,也就是現在的肝腎功能。其他的,如果誰有一臺黑白B超,那算是最新潮的了。

可以說,現在鄉鎮衛生院的檢查裝置完全就是40年前的縣級醫院了。

40年前看病靠運氣,遇到一個好醫生,憑經驗能幫你看準確一個病,而現在就比較客觀了,透過裝置檢查,準確無誤。

過去有些疾病需要最高階別的醫生才能確診,現在,也許一個昨天才畢業的醫生就能幫你確診。

所以說,現在你在鄉鎮衛生院看病等於過去縣級醫院看病。反過來說,現在縣級醫院的水平,接近了40年前省級大醫院的水平——關鍵是大型醫學儀器的投入。

說實在的,40年前做醫生,很多時候,你只能靠猜。你手裡的武器就是望觸叩聽。現在,一個核磁共振準確一萬倍。

在加上貨幣的貶值,工資的上漲,40年前與今天比較醫療費用,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劉牧樵一聽到有些人批評醫院看病貴就生氣。貴嗎?

安泰醫院給國人治病的治均費用只有1.8萬人民幣,而給外國人治病是按照國際標準的70%收費的,治均費用則是3萬美金。

當然,這裡包括病種的差異,外國人來治病,大多數是晚期病人,費用本來就應該高一些,但是同一種病,外國人是國人的10倍以上,這是客觀的事實。

外國人都喜歡來安泰醫院看病,一是療效好,二是費用低。

嘿嘿,安泰醫院費用低,這是外國人的評價。

扯得遠了。

要知道,劉牧樵的工作室並不是慈善機構,他也是要收費的,按照南洋大學的慣例,工作室產生的純利潤,一半交給醫院,一半歸開設工作室的人。

雖然劉牧樵並不指望在南洋大學賺多少錢,但是,該他的利潤還是要的。

他吩咐徐敏,該做的檢查一定要做,這不是因為利潤,而是為了少出現漏診、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