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8章 和協和合作(第1/2頁)
章節報錯
協和和安泰醫院達成了協議,結為“姊妹單位”,協和幫助安泰醫院提升14個科室的業務,安泰醫院則為協和醫院培養胰腺外科和脊髓外科人才。
這僅僅是開始。
協和派來學習的人總共有56個,分佈在8個科室。
而安泰醫院派到協和醫院的只有兩人,一個是孟飛雲,一個是朱亞光。
孟飛雲的目的就是要幫協和打造胰腺外科,發現可以培養做Vilishi術式的人。
朱亞光則是幫協和成立脊髓外科。
他們兩個常駐協和醫院,每週5天在那邊,只有週末回來。
朱亞光的心理很矛盾,離開劉牧樵去協和獨當一面當然是風光無限。過去,協和高不可攀,現在踩在自己腳下,這種感覺很爽。
但是,離開劉牧樵是有代價的。
JON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他長期和劉牧樵在一起,進步肯定會比自己快很多,將來,安泰醫院脊髓外科,自己只能是屈居第三了。
世上只有老大老二之爭,老三的戲份基本可以忽略。
不過,最後朱亞光還是愉快地成行了,他走進協和,是他人生最光榮的事,特別是他將在協和打造一個高尖學科——高位截癱治療科,其實就是脊髓外科。
也許有人說,劉牧樵這步棋走錯了,脊髓外科自己壟斷不是更好嗎?
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醫學是開放的,特別是醫學院校,醫學是開放的,不怕別人學。
劉牧樵的願望就是他的技能有更多的人學會,別說協和醫院送來了大量的技術,他們準備用幾年的時間,把安泰醫院的內科系統打造成一流的學科,即使他們不這樣做,劉牧樵也願意培養更多的人做脊髓手術。
就好比發現青黴素的人,他們並不壟斷這種藥品,只為自己醫院提供,而是向全世界提供,並且還公佈了製造方法,這樣,後來醫學界才有了一百多種抗生素用於臨床。
劉牧樵並沒有打算壟斷脊髓外科技術,這是造福人類的進步,壟斷是沒有格局的,也與一位知名教授身份不符。
劉牧樵希望把頸髓吻合技術在全世界推廣,因為,高位截癱的病人並不少,推廣了這門技術,多少人就能夠站起了。
當然,頸髓能吻合,胸髓、腰髓損傷也能夠吻合。
朱亞光作為客座教授在協和開設了工作室,他也是博士生導師,他帶的學生是清江大學的,今後,協和的博士,他也可以帶,他的學生將會非常俏,安泰醫院和協和醫院,隨他們挑。
朱亞光組建的脊髓外科,由協和脊椎外科和神經外科兩個學科的2名年輕副主任醫生和2名主任醫生,4名主治,4名住院醫生組成。
協和的學科,大多都有100多個醫生。
像這樣只有13個醫生的科室,在協和醫院是最小的科室。這個科室很小,只准備了30張床位。
但是,這個科室將承載重要的使命,協和是國內最有名氣的醫院,在國際上,它的排名大約在10、13名之間,與霍普金斯醫院還是有較大差距,關鍵就是協和在世界上排名在前三的學科太少,只有區區3個,而排名第一的僅有結核科。
脊髓外科的成立,就是為了在脊髓治療上進入前兩名——安泰第一,協和第二。
現在,它只能做一個小科,一個朱亞光不能承受太大的壓力。他管30張病床應該會很辛苦。
30張床位,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