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牧樵最終還是沒有答應潘濤增加骨髓供給量,他說,搞不到,兩個基數已經夠多了,你老潘也不要太勤快,一年頂多做3000到5000個病人,我可沒指望你給醫院創收太多。

你一個科室賺25個億?

劉牧樵斜著眼睛看著潘濤院士。

“呃,25個億多嗎?”

老潘搞學術出手,對經濟這一塊的理解比較有限,他在津城一院,那是屬於很大的醫院,一年150億,所以他覺得25億也不多。

他在津城的血液科,貢獻的收入是7、8億,那裡做移植的病人,平均費用是100萬左右。

安泰醫院便宜近一半,主要是可以快速出院,不需要用移植排異反應的藥物。

他在津城一年治療3、4千病人,其中做骨髓移植的大約是1000病人。所以,他簡單一算,在安泰醫院做25億,應該不是大問題。

25億營業額的醫院,一個地區都很難有一所這樣的一樣,能達到這個收入的醫院,應該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級市的第一醫院。

安泰醫院過去都達不到這個收入。

潘院士的算盤沒有算錯,其實,安泰醫院血液科,隨隨便便都可以做到這個數字,真要是為了創收,做到50億都不是難事。

劉牧樵心裡這道坎過不了,他願意做名醫,不願意做藥品,自己是一味藥,那太丟人了。

當然,他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裡丟人了。

由於劉牧樵只答應每年提供兩份骨髓,潘濤院士調整了目標,他提出來,只接受難治性的白血病。

所謂難治性白血病,就是一兩個標準化療之後還不能控制的,或者是反覆復發的,這就叫難治性白血病。

腫瘤,不管是那種癌症,就怕反覆,一旦出現反覆,治癒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n3型是比較好治的,透過化療就有可能痊癒,而m4、m6型治療就比較困難了,一般都要進行骨髓移植。

潘院士做出的這個決定,劉牧樵也很贊成,容易治療的,可以到別的醫院治,安泰醫院專治難度較大的白血病人。

有明確的指導思想,血液科就好操作了,他們專門預約那些難治性的白血病病人。

做醫院,不算經濟賬是不可能的,現在還沒有哪家醫院是靠國家撥款,都是自負盈虧的,要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想都不要想。

現在民眾的願望是希望免費醫療,但是可能麼?

假如實行免費醫療,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醫療質量肯定會大幅下降,儀器裝置就會很陳舊,高尖技術很難用於臨床,醫療服務質量也會變差,治病的效率會大幅降低。

又要高效率,高質量的醫療,又要全民免費醫療,其實只存在於夢想之中。很多免費醫療的國家,醫療費用的開支都在gd的10以上。

要是我們國家財政拿出gd的10的錢做免費醫療試試,用不了幾年,我們就又回到瞭解放前。

劉牧樵是院長,他當然要算經濟賬。

他越算越興奮。

他算了一下,血液科一年收治5000左右的難治性白血病人,社會效益不用講,那是十分巨大,等於是救活5000個必死的人,哪裡去找這樣的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也是十分可觀的,難治性白血病人的醫療費用,不說100萬,70萬算是良心價了,在其他醫院100萬還可能人財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