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5章 各有所需(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曉紅是認識劉牧樵的。
同為京大的教授,劉牧樵這樣出名,又做過直播,還有過公開教學課,楊曉紅雖然是兒科教授,她也認識了他。
再說,袁姍有幾篇論文刊登在中華雜誌上,楊曉紅也閱讀過,並且還引用過裡面的資料和觀點。
很有水平。
這是楊曉紅對劉牧樵的評價,也是對袁姍的評價。
至少,袁姍有3篇論文水平不是一般的高,拿到國際上去比較,這3篇論文足夠放在“大作”之列,很難見到的大論文。
大論文不一定是數字多,而是探索的領域很深,水平很高。
袁姍的兒童癲癇手術治療探討,可以說是劃時代的文章。
兒童癲癇,一般是採取服藥的辦法控制,有的有效,有的無效,對於無效的兒童,袁姍和劉牧樵合作,採取手術根治的辦法,這是一項很重大的進展。
當然,楊曉紅並不知道袁姍在這項治療中的作用非常的小,她實際上只是在選擇病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這項成果,把楊曉紅嚇壞了。
這不是羨慕嫉妒恨的問題,而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楊曉紅是國內超級大佬的接班人,兒科學會主任委員,上任是協和的梁女士,梁教授,她一直是國內兒科掌門人,今年被評為院士了。
今年就是換屆。
楊曉紅在最近10年中,活躍度非常高,從她主編兒科學本科教材就可以看得出來,她的地位有多崇隆。
可以說,她自己認為,主任委員非她莫屬,
不過,她也不是一個天真的年輕人了,今年46歲的楊曉紅,知道學術界的水有多深,她不敢大意。
她聽說袁姍要找她,正好,她也要找她。
袁姍在謀求副主任委員的位置,而她則謀求主任委員的位置。
再說,袁姍的背後是劉牧樵,對於劉牧樵,兒科大佬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的大作,這些大佬們都拜讀過。
劉牧樵不僅僅是和袁姍有合作,他至少和安泰醫院的10名教授有過合作,發表的高水平論文有幾十篇。
可以說,不拜讀劉牧樵的論文就不是名醫,因為,他的文章屬於頂尖級別的,最前沿的理論與實踐,大佬級兒科醫生,不存在不讀他的文章。
楊曉紅知道袁姍的背景,所以,希望她投自己一票。
楊曉紅不是沒有對手,她的對手是滬市醫科大學附屬一醫院的肖建平教授。
滬市醫科大學附屬一醫院的肖建平教授今年52歲,正是好年華,他在兒科呼吸重症方面,在全國,乃至國際上都是超級大佬,他也是教材主編,他主編的是7年制研究生教材,並且還是英文版。
他代表的是滬市醫科大學,完全有能力競爭主任委員。
這一次,他也是提名人員。
現在,他和楊曉紅一樣,都是副主任委員。
楊曉紅的優勢略微大一點,體現在這幾方面。
一是她是京城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