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農村包圍城市(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馬光明覺得,等過兩年再提公司上市的事情,而且,最好選擇香港。
米國不作為選擇項,A股更是不能,畢竟A股上市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股權與控制權是一致的,網際網路公司之所以選擇到境外上市,是因為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實行的是AB股權制,保證了公司的創始人在股權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能夠繼續掌握公司的控制權。
所以,香港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聶小容彙報了一下她那邊的工作,很多工作早已經完成,只是超市因為還在紙面上,所以一些供貨商也只是草簽了協議。
“告訴這些人,我們安東區的廣場年底就可以開業了。”馬光明想到安東那邊的改造進度,提議道。
“只是安東那邊目前還不是大明廣場的名義,現在我們說出去,只怕會洩露風聲。”聶小容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畢竟安東那邊的商場,徐大雷還擁有一些股權,名義上也不是大明集團的產業。
馬光明一想,聶小容這話也有道理,還是等等再說,於是說道:“你考慮得更周全,按你的意思辦。”
“我建議還是要跟一些供貨商簽訂正式合約,由大明商業公司對超市背書。
”鄭亞軍提議道。
馬光明想了想:“同意!”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能夠廣泛採納不同的意見,也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備的條件。
“能不能選擇收購一家超市,先把牌子打出去?”孫希寧提了一個問題。
收購?
馬光明搖搖頭,覺得不太可行。
倘若是收購一家已具規模的超市,要想勸動對方出售掉會下金蛋的大母雞,只怕不開個高價是不行的,而大明超市目前所有的資金來源都是大明外賣網站提供的,換句話說,如果要分清楚的話,大明外賣才是大明超市的唯一股東。
大明超市現在還只是紙面上的存在,也不需要花太多的錢,所以外賣網站的那些投資人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但要大筆的投入,那些投資人只怕就會有看法了。
但如果只是買一家小的超市,又不足以打響大明超市的名頭,畢竟,大明超市的定位是大型商超。
“不妥!買大的太貴,買小的無意義。”馬光明敲下一行字,發了出去。
突然,他又想到了一個新的意見,趕緊輸入:能否找到合適的商業大樓,出租一個?
既然買下一個現場的超市不現實,那麼不如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租的話比起買下大樓,要便宜不少錢。
現在安州正在向南向東拓展城市版圖,想來一定有一些商業地產,就像茂盛大廈一樣。
只不過茂盛大廈是寫字樓,不能搞大型商超。
“這個想法不錯!”鄭亞軍回了一句,表示贊同。
過了一會兒,孫希寧回道:“好的,馬上就安排人去四周看看,有沒有合適的。”
大明超市可以租商業大樓,那麼,大明廣場能不能租呢?
馬光明突然想到,一些商業綜合體就是走的兩條路線,一條是硬資產路線,公司下屬的商業用樓都是自己的,產權歸屬於公司所有,跟一些商家合作之後,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和租金來盈利。這樣做的好處是硬資產會保值增值,而且是企業的穩定盤;弊端是花錢太多,不利於極速擴張。
還有一條是軟資產路線,就是跟一些商業地產合作,他們建好樓,交給大明集團來經營商業綜合體。這樣做的缺陷是收益減少,但好處是投入少,利於擴張。
原先馬光明是想著一座一座大明廣場蓋起來經營,但這樣的速度實在是太慢,搞了軟資產,就能一下子解決資金方面的問題,能夠迅速在各地布點。
現階段很多三四線城市都沒有像樣的商業綜合體,而那些大公司的目標都在一二線城市,他們看不上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生怕自己將商業綜合體開到小城市去,丟了自己的份。
或者他們的策略是先站住一二線大城市,等市場飽和之後,再大舉進軍小城市,憑藉著雄厚的資本和名氣,自然無往而不利。
但馬光明的想法卻跟他們截然相反,要趁他們的戰略目光還沒有垂青三四線城市的時候,大明廣場就先行一步,搶佔市場。
一二線城市的市場雖然大,但架不住三四線城市數量多啊!
老人家當年選擇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大獲全勝,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