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青松資本(第2/2頁)
章節報錯
根據中間人的運作,馬光明這次準備見的風投公司名叫青松資本,實際掌控人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顧青松。
顧青松一身黑色休閒裝,身旁還有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人,穿著一身正裝,大概是他的秘書,但顧青松沒有向馬光明介紹,馬光明也沒想去問。
“沒想到馬總竟然是這樣年輕有為,看來老何沒有吹牛啊。”顧青松一身輕鬆,笑道。
老何就是中間人,當然,他也不會白幫這個忙,而是收取了一定的佣金,並且簽了協議,如果拿到了青松資本的投資,佣金還要再給一份——在這個行當裡混飯吃的人,都不是慈善家。
馬光明趕緊道:“顧總是我們的前輩高人啊,我今天一是來給顧總介紹介紹我們大明外賣,二是來向顧總學習。”
他這番話倒也不全是客套,這些大佬之所以能成為大佬,必然有過人之處,雖然只是剪短的交流,仔細留意的話,還是能夠學到不少東西,更何況,未來沒準他馬光明也會做風投,眼下就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機會。
顧青松也不多廢話,直接道:“那就請吧。”
他今天同意見一下馬光明,也是看來多年的老朋友老何的面子上,當老何告訴他這個創業者只有十幾歲的時候,他甚至都想拒絕,一個毛孩子,懂什麼是創業嗎?懂什麼是市場嗎?懂什麼是營銷嗎?
但畢竟是多年的朋友,顧青松不好意思拂了老何的面子,只得允諾下來。他直到這時候還在尋思,一旦沒有什麼亮點,三分鐘就可以讓他走人了。
馬光明遞過去一份專案計劃書,簡單介紹:“我們搭建一個外賣平臺,由商家入住,並展示商品,消費者透過網站,可以搜尋商家,也可以搜尋商品,下單付費之後,商家得到資訊,將商品趕製出來,我們的外賣騎手將第一時間趕到商鋪,取貨送貨,基本上控制住半個小時以內送達,消費者消費之後,可以對商家和外賣騎手打分,根據資料分析,我們可以淘汰低分值的商家和外賣騎手,最佳化消費品質。”
他知道顧青松這樣的風投大佬時間寶貴,所以撿重要的說,沒有展開來詳談。
顧青松一聽就明白了,這樣的模式類似於現下的一些網購平臺,比如掏寶,消費者搜尋要買的東西后下單,然後商家發貨,收貨之後通知第三方平臺放款,並給予商品打分。
只不過大明外賣的模式是專注於做外賣,而且速度上也不是一般網購平臺所能比擬。
需要點外賣的人有多少?
這是一個難以估算的資料。
這樣說來,這個模式還真有可取之處。
但顧青松很謹慎:“你們公司現在運營情況如何?”
馬光明直接回道:“我們在安州和安州下屬的陽江縣做了試點,一個月的時間,安州市的日均訂單量達到了四千五百多單,陽江縣的日均訂單量一千五百單左右,一個月的收益三十八萬。”
“那你們下一步的主要計劃是什麼?”顧青松顯然覺得有些意外,一個市一個縣就能有這樣的效益,那一個省一個月豈不是能達到七八百萬?全國三十幾個省市,都能拿下的話,月盈利豈不是要上億?
原本想三分鐘就打發馬光明走人的顧青松,早就把自己這個念頭拋到九霄雲外。
“我們下一步想在全國布點,建立省級代理、市級代理、區縣級代理,打算將這個模式在一年之內推廣到全國。”馬光明說道,他把原先的兩年計劃提前了一年——這個時限計劃書裡沒有,他就這麼一說,到時候完不成任務,顧青松也沒什麼辦法。
“那你們的估值是多少,又想獲得多少投資額?”顧青松直接問道,他已經覺得,這筆投資是值得一試的。
他也猜到了,一旦有人複製這個模式,那麼比拼的就是誰能搶得先機,誰能擁有更雄厚的資本。
“我們這是A輪融資,目前我們的估價是三千萬米元,希望能得到八百萬米元的投資,屆時您將獲得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馬光明指著計劃書裡一段字說道。
“這樣,你們把計劃書給我五份,因為公司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我需要跟幾個合夥人商量商量,三天之內給你們答覆。”顧青松正色道,他越來越覺得,這筆投資很有價值。
“只不過,”馬光明把五份計劃書交了過去,補充道,“我們採取的是AB股權模式,也就是同股不同權,投資者享受股份分紅,但不能干涉公司運營。”
這是目前諸多IT公司的通常做法,顧青松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點了點頭:“這一點你們應該在計劃書裡寫清楚的。”
“顧總,在計劃書裡是有的。”孫希寧趕緊回道,他已經從顧青松的態度中看到了希望,自然不想給對方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