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不能苦領導,再窮不能窮前途。

“回去我就安排人測算一下,今年的預算裡應該多少能夠擠一點出來。”財政局長被點了名,只好硬著頭皮說道。

“計委那邊,聽說新區還有兩條路的專案沒有立項?這都過去了多少天了,你們拖拖拉拉的是什麼意思?”錢東進將目光轉向另一位領導。

計委主任面露難色:“縣長,這兩條路在之前的五年規劃裡沒有,明年開始修編新一輪的五年規劃,之前盧書記的意思是,等新的規劃出來之後再建……”

錢東進勃然大怒,明年編制五年計劃,後年才能落地生效,照這個速度,新區的路三年後都不能完工!而且,這些人開口盧書記,閉口盧書記的,是真不清楚盧書記年底都待不住了?錢東進手一指:“你能不能辦?不能辦的話,我提請縣委換個人來辦。”

這句話就有些重了,計委主任忙不迭地點頭:“回去我們就再研究研究,看看有沒有變通的辦法。”

……

這個簡單的閉門會一直開到晚上十一點,開得一個個飢腸轆轆,只有錢東進意猶未盡。

馬光明自然無法知道領導們為了陽江的發展宵衣旰食、殫精竭慮,他這會兒已經接到明天開始軍訓的通知,已經領到了自己的軍訓服裝。

這是一套枯綠色的衣服,聞起來還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也不知道上一年度軍訓完了之後,穿著這件軍訓服的學長有沒有認真把衣服洗一洗。從味道上來判斷,顯然是沒有。

馬光明不算是一個有潔癖的人,但也不能接受穿著有著餿味的衣服招搖過市。

他知道,高中的軍訓沒有想象中那麼有趣,更不會發放大家很感興趣的槍支彈藥,基本上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學走正步,整頓紀律。

但在軍訓集合之前,大家到學校公示牆上可以看到張貼的分班表。

馬光明擠過去,很快就發現自己被安排在了6班——全年級一共8個班,一個年級大約400人。等再過兩年,高中也開始大規模擴招,陽江一中每個年級大約就達到800人左右的規模,老舊的校區就顯得格外擁擠。這是後話。

在縣教育局的統一部署下,全縣高中教學模式都差不多,高一的時候不分文科理科班,高二的時候才會分。

在擠過去看分班情況的時候,馬光明也順道看了一下,常連勝在1班。

同時,他還看到了一個熟人——黃俊,5班。

黃俊學習成績在紅旗中學來說的確不錯,如果發揮正常,考上一中也在情理之中,倒未必要透過他老頭子的關係。

整個高一在同一棟教學樓上,一層是1班至4班,二層是5班至8班,這樣看來,馬光明跟黃俊的班級緊靠著,跟常連勝反而是一上一下隔著。

趁著軍訓集合之前,馬光明在陽江一中裡面溜達了一圈,學校裡建築比較老化,風格也是七十年代的樣子,佈局倒是整齊劃一,三棟教學樓幾乎一模一樣。只有食堂是剛翻新的,風格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裡面的桌椅也是嶄新,周邊還帶著一絲油漆味。

此外,學校裡還有一座平常不對外開放的老房子,據說是明代某位學者講學的地方,在學校外宣的時候總是說本校有五六百年的校史,雖然有些自我貼金的成分,但嚴格來說,倒也不虛。

馬光明看過那棟老房子,肯定了那不是五百年前修建的。因為老屋面前石碑上刻有銘文,標明該學堂始建於明弘治三年,歷經戰火摧毀,目前的這座房子,於光緒二十四年翻建,是戊戌變法那一年,如此算來,這也的的確確算得上是一個古董。

馬光明感慨萬千,想當年,能到這裡來讀高中,也算是他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事情。

如今,這竟然變成了現實。

穿越果然是窮矮矬改變自身命運的不二法門。

命運已然改道,但將會駛向何方,他也難以確定,但一定跟原先的道路有所不同。

光陰寶貴,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