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錢教導下,常平對目前所在世界修煉體系已有一個大致掌握。

這個世界主要分文人,僧人和術人三種修煉者。

術士武夫煉氣修身,大同小異,灌頂築基,超脫凡胎成就陸地神仙。

僧人則有自己獨立的一套佛門業力佛印等法術修行以及積功德築金身的優勢。

文人文章詩詞造詣修外,功名修內,也是有一套獨立嚴格的自我修身之法。

主攻文章學問,通識大道真理,琴棋書畫。

文藝的精進可以給文人加持文氣,強身護體,鬼神勿近,妖魔難侵。

強大的文人出口成刀,口蜜腹劍,詩成泣鬼神,若寫成蘊含天地大道的文章更會引發異象,驚天動地。

文人分五大境界,從弱到強為儒生,大儒,鴻儒和巨儒最後則是聖賢。

文人內修與功名有關,諸如科舉求官,造福一方,斬妖除魔,濟世救難……功名顯露萬人景仰方能獲得業力加持,從而強大自身。

這和佛家的功德類似,至於佛家的情況,餘錢卻是含糊其辭,似乎不願和自家徒弟過多提及……

常平經過簡單的洗漱,便正式進入廚房開始準備師徒二人的早餐。

在吃這方面,有前世記憶,常平對各種菜系那是輕鬆拿捏,且能變著法的換風格換花樣換品種,頗討餘師傅歡心。

簡簡單單的兩份腸粉很快蒸好,配上秘製醬汁,人間絕味……師徒二人大快朵頤。

用過早膳,常平換上一身清爽的白色文人長袍,取過清風劍,來到前堂。

知墨觀分前院,前廳和後院。

後院三間房一間房餘錢住,一間房常平住,還有一間雜房連著灶臺以及茅廁。

走出後院就是學子們學習的地方,也就是前廳。

捉鬼驅邪只是知墨觀副業,主業自然是教書育人,傳道受業解惑也。

學堂裡幾張課桌板凳東倒西歪擺放,還遺留著村裡孩子玩耍時的痕跡……

堂前正方牆壁上,掛著一幅巨大的人物畫像,為文院那位老夫子。

畫像的兩側掛著兩塊木匾,上面刻有兩行鎏金詩體,分別是: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嘉興與人同。”

有了這兩行詩詞的襯托,頓時,學堂便彷彿加持了一股神聖光輝。

常平躬身對著夫子畫像虔誠地拜了三拜,尤其被餘錢一眼看出文氣增幅後,聯想到餘錢對他所講過的那些曾經滄海的名場面故事,對於那位夫子的敬畏更增了一分。

拜完夫子,常平將清風劍放到一邊,先將書桌和凳子重新擺整齊,再取來筆墨紙硯開始抄寫。

這時,餘錢也來到了前廳,端坐專屬於他的那張太師椅上,手裡依然捧著那本泛黃書籍翻閱,盡顯師者風範。

常平謄寫完一首詞,頓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

敕天鏡面浮現文字。

“文氣增。”

“文氣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