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柯杜。”

“末將在。”

“你從匈奴義從和你部給我調六萬兵馬出來,一人雙馬,其餘家眷等人與軍戶們一同行動。”

“末將領命。”

“鍾幹,這十萬大軍的後勤事物就都交給你了。”

“臣領命。”

霍嬗拍拍大腿站起身:

“眾將聽令。”

“末將在。”

“兩萬羌人兵馬一萬湟中義從,北軍長水,並三萬餘兵馬立羌軍,趙破奴為首,李廣利,曹宗為副。”

“末將領命。”

“三萬匈奴義從,北軍越騎,三萬餘兵馬立前軍,趙充國為主,上官桀與越騎校尉為副。”

“末將領命。”

“三萬匈奴義從,北軍胡騎,三萬餘兵馬立後部,李陵為主,蘇賢與胡騎校尉為副。”

“末將領命。”

“本侯領羽林虎賁並北軍射聲為中軍。”

路博德猶豫了一下,還是問道:

“敢問大都督,中軍是否有些薄弱了?”

霍嬗瞥了他一眼:

“薄弱嗎?我都感覺有些多了。

中軍只為守護我的小命而已,羽林虎賁由本侯親領,沒有五萬的兵馬,誰能吃的下?”

說的也對,路博德行禮後退了下去。

“全軍共為四軍,除中軍外,三萬成一軍,共分為左中右三部,一正二副各領一部,以中為首。

一萬為一部,共分左右二校並行,五千為一校,共分左右軍司馬並行,兩千五為一軍司馬。

具體人員這這幾日再行商議,距離真正上陣殺敵,還有四五個月時間,人定了下來也不是不能換。”

“末將等領命。”

接下來的幾日,霍嬗又對著大軍中的將領進行了劃分。

霍嬗手底下那幫子有名有姓的全都走了上去,最次也領著一支軍司馬。

剩下的那五十個將校,也被霍嬗給安排了下去,基本上都是擔任這些人的副手。

這種安排對於所有人來說更好,這些人霍嬗對他們知更知底,而且他們都一直跟著霍嬗,霍嬗對他們的影響很深。

簡單來說行事風格差不多是一樣的,霍嬗用起來順手很多。

而將校們的經驗都非常的豐富,手底下這幫子人經驗上淺薄了一些,或者說基本就沒啥經驗,兩相一結合,很合適。

但是不能讓這些將校們為主,而讓這些將校們為主的話,他們有可能領略不到霍嬗命令中的意思。

拍板決策的,還是要放到霍嬗這些手底下人手裡,他們更加的果斷,更加的合拍,合拍很重要。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比如說將士們,這種安排也更加的合適。

因為這些兵馬都是跟隨著霍嬗打過仗的,他們不適應大漢的兵馬執行規則,但是霍嬗的執行規則,他們很是瞭解。

而霍嬗手底下的人為主,那將兵兩者就會更加的有默契。

你沒看兩萬羌人,霍嬗就直接把他們分離了出去嘛,除了他們太野的緣故,還有一點就是他們沒被霍嬗帶過。

湟中雖然霍嬗帶的也不多,主要是羌地那一戰影響不深,但是接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