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節 訊息來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霍嬗一氣之下,回了軍營,直接不理劉徹。
他心裡下定決心,要把劉細君帶回來,因為霍嬗知道她過得有多苦。
一年見不到國王昆莫一兩次,語言還不通,昆莫老頭死後,還得嫁給他孫子軍須靡。
劉細君不依,向孃家求支援,但也只是換來了一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遵從風俗。
可憐人一個,能救還是要救一下。
他接下來的日子就是練兵、練體、學知識,然後等著西域那邊商隊的訊息。
這些東西肯定是回不來的,就算它本來能回來,它現在也回不來,如今就看劉徹盯上了哪個國家。
不過,不出意外的話,應該還是大宛,因為大宛有他喜歡,能幫他開疆擴土的馬匹。
九月年關一過,到了元封七年,又等了兩個月,十二月初,霍嬗終於是收到了自己的所有裝備打造完成的訊息。
老工匠們為了精益求精,硬是又忙了兩個月。
像兵器、弓弩這些東西他已經收到了,而盔甲還留在少府,沒辦法,霍嬗長得太快,留在少府好改制。
十月初,大名鼎鼎《太初曆》提上了日程。
太史令司馬遷與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等上書,“言曆紀壞廢,宜改正朔“。
意思就是,現在用的歷法已經不太適合了,想要新定曆法。
劉徹問了問倪寬和博士們這些大家以後,欣然應允。
官方民間,儒家農家,方士術士二十幾位專家,幾百位吏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歷法研究之路。
現在依舊還在研究當中,但是按照歷史記載,這部曆法讓太初元年多了三個月。
事情是這樣的,元封七年十月,也就是這一年的歲首,眾人提出改歷,劉徹同意,然後直接就改了。
十月底,直接把十一月改為了元封七年的歲首。
但是,這時候曆法還沒有出來,屬於亂改,等到五月份的時候,曆法才出來,然後就又改了一遍。
把進入元封七年的第四個也就是正月改為歲首,從這個月開始,就是太初元年。
但是十月為歲首的年已經過完了,所以太初元年就多出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這三個月。
所以太初元年就有十五個月,這種說法是把元封七年直接廢除。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元封七年有七個月,太初元年依舊十二個月。
元封七年的後四月和太初元年的前四月重合,各算各的。
雖然新舊交替之時比較混亂,但其實不是很麻煩,十月依舊是十月,正月依舊是正月,只不過是哪個月為歲首的問題。
但是《太初曆》這本曆法,可以說是劃時代的歷法。
把十月為歲首改為了正月為歲首,採用了二十四節氣,一年等於365.2502日,一月等於29.53086日。
雖然不是很精確,但是這部曆法要比古羅馬《儒略曆》早了58年。
而且這些曆法家還算出了日食的週期,裡面有很多劃時代的新東西,為日後的歷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元封七年正月十五傍晚時分。
夕陽西下,西邊還為完全落下的太陽,把他最後的一絲光輝灑進了羽林營地。
此時的營地安安靜靜,眾人都在靜靜聽著從營門處傳來的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