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歪題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基地變更所有權之後,為了適應這樣的變化,吳昕打算作出一些調整:“從此以後基地將是所有人的公產,為此,基地的現有制度將會作出一些調整,首先要成立的就是公眾委員會和審判委員會……”
審判委員會是吳昕早在之前就有所構思的,現在就是正式實施而已。
至於公眾委員會,有些類似於人民代表大會,基地管理層每年必須召開一次公眾大會,向公眾委員會彙報基地當年的情況,同時公眾委員會還具有立法表決權和監督權,
如果吳昕等基地高層想要制定一些規則,必須透過公眾委員會的表決透過後才能生效。
而監督權,主要針對的是基地內部的貪汙腐敗現象,委員會的公眾代表如果覺得基地哪裡有腐敗現象,是可以透過表決後向管理層提交審查的。
至於公眾委員會的人員構成自然是透過選舉產生,只要是沒有不良記錄的基地成員都可以參選,每一棟住宅樓可以選出兩名公眾代表,每年一換,當選期間有額外補貼。
對於這樣兩個以抽籤和選舉為主的委員會,眾人自然是非常贊成的,這代表他們真正成為了基地的一份子。
現在這場大會也正式成為了基地的第一場公眾大會,而吳昕第一項要表決透過的就是關於基地成員的待遇問題。
“各位,基地雖然變成了大家公產,但並不代表每個人就可以有一樣的待遇,對基地貢獻大的人待遇肯定要高,這個沒問題吧?”
眾人聽後大多選擇同意,貢獻越大自然回報越多,這個樸素的道理大家自然明白。
“那怎樣才是對基地有貢獻呢,享受什麼待遇呢?”有人問道。
吳昕自然將之前的那寫標準拿了出來,技術人員、熟練工人以及作戰人員,還有對基地有功勞的人員待遇會提高,而這提高的地方就在於各種電器與娛樂裝置的優先供給,以及更好的住房分配。
基地普通人分配的房子中都只有一些基本的傢俱、電燈和熱水器,其他的電器或者娛樂裝置一樣沒有,而這些東西就要靠搜刮老城區來獲取了,供應量有限,分配方式自然就是按照對基地的貢獻大小來了。
至於食物與基礎生活用品,這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須品,在這方面做文章很可能引發矛盾,吳昕依然採取配給制,等以後基地供應充足了再說。
眾人見這種待遇提升沒有影響自己當前的生活品質,自然也就透過了。
不過,普通人也對那些電器和娛樂裝置感興趣,便開始詢問起如何獲得,而答案就一個——用貢獻值換。
以後基地每個人都有類似工作報酬的貢獻值,可以換取一些蒐集物品。
對此,大家自然是沒意見的,很多人都開始紛紛起了加班工作攢貢獻值的念頭。
他們現在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後,都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一個個自然加班慾望高漲。
不過吳昕卻不會給人們加班的機會,因為這對基地而言並不是好事,因為些東西是靠蒐集來的,供應跟不上,如果人人都加班,很容易造成貢獻值貶值,這會嚴重挫傷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而且,基地目前不僅需要人們工作,還有其他事讓人去做,例如軍事訓練,例如造人運動。
沒錯,造人運動對基地而言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連後代都沒有,如何讓基地能夠長久維持下去。
所以吳昕將每個人的工作時長都給強行定死成了十小時,私自加班是不會有貢獻值的。
對於吳昕的這個決定,人們自然是哭笑不得,連自願加班都不允許,這可讓他們傷透了腦筋,看來也就只能提高效率來增加產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