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會雖然還沒有開始,但會議室內的氣氛已經緊張到了極點。

李楓和江浩相對而坐,但他們兩個人沒有任何交流。相比較而言,江浩更受技術員們的歡迎,而李楓這邊則略顯冷清,原因很簡單,江浩是江副廠長的兒子,而李楓則是即將失勢的鴻海廠廠長李嚴的兒子。

當廠長李嚴、副廠長江建國、黨委書記劉棟、黨委副書記鄭勇、總工程師趙乾坤以及沈部長走進會議室時,眾人頓時安靜下來。

劉棟清了清嗓子,滿臉笑意地對眾人說:“同志們,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開這個會,討論的還是鴻海廠引進裝置的問題,為此,沈部長不遠萬里,特意來到我們鴻海廠傾聽大傢伙的意見,希望大家能在今天的會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要藏著掖著,有什麼就說什麼,畢竟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鴻海廠的一份子,大家的初衷也都是為了鴻海廠好。那麼,先請沈部長給大家講兩句。”

眾人掌聲雷動。

沈部長清了清嗓子,微笑著說:“咱們鴻海廠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機械製造廠,也可以說,鴻海廠是國內機械製造業的標杆企業以及龍頭企業,所以,我們部裡以及上級領導一直都很關心咱們鴻海廠的建設以及發展。這次,鴻海廠提出購買國外先進裝置的建議,我們部裡高度重視,邀請其他的專家專門討論研究這件事情的可行性,最終,我們一致決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支援咱們鴻海廠的發展。只不過,這件事情雖然原則上已經批准,目前也正在走程式,但是,咱們部裡也非常想要聽聽鴻海廠的內部意見,所以這次來,一是為了調研,二是為了傾聽,就像剛才劉書記講的那樣,大家一定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歸根到底,大家都是為了鴻海廠好!李廠長,你來說兩句?”

江建國和劉棟對視了一眼,又同時皺了皺眉。

李嚴笑著點了點頭,看了一眼在座的眾人,說:“關於鴻海廠引進國外裝置的事情,之前已經討論過多次,有人支援,也有人反對,這很正常。我呢,在這件事情上算是半個門外漢,雖然多少也懂一點,但終究不是搞技術的出身,所以就算再有意見,也肯定會有人不服。但是沒關係,既然沈部長召集大家開這個會,就是要讓大家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讓部裡做決策,為鴻海廠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趙總工,你來說兩句?”

趙乾坤擺了擺手,說:“我的意見上次已經說了,今天就不再重複,可我聽說,江工對這件事情也有一些看法,要不讓江工先說說?”

劉棟笑著點了點頭,說:“行,小江,那你先說說?”

江浩站起身,對眾人道:“關於這款裝置的先進之處,趙總工在上一次會議上已經說得很明白,在這裡,我就不再重複。我現在要講的是,我們為什麼非要引進裝置這件事情本身。誠然,這批裝置很貴,需要耗費大量的外匯,但為了鴻海廠的發展,這筆錢我們不得不花。有人說,我們不應該花這筆冤枉錢,而是應該集中精力自主創新,搞好自己的核心技術。關於這一點,我當然同意,但問題是,我們鴻海廠目前的技術攻關進行到了什麼程度呢?”

江浩看了李楓一眼,然後拿起稿子,照著唸了起來。

唸完後,江浩又笑著補充道:“綜上所述,鴻海廠引進裝置雖然耗資巨大,但很明顯,利遠遠大於弊,所以我懇請領導能夠儘快和外商談判,讓鴻海廠儘快用到這套裝置,這樣,鴻海廠的經濟效益才會提高,我們生產的裝置的質量才會更加受到市場的認可!”

眾人聽完後掌聲雷動,劉棟和江建國互相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而鄭勇則自始至終都不動聲色地站在一旁,看不出他對這件事情究竟是什麼看法,只有李嚴面色鐵青,眼睛直直地盯著李楓。

劉棟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眼臉色難看的李嚴,心裡得意,但表面上仍一副就事論事的樣子,他壓了壓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問一旁的李嚴:“李廠長,請問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李嚴笑了笑,說:“小江剛才的觀點有理有據,讓我心服口服,看來,鴻海廠引進裝置的事情是勢在必行了!”

李楓知道李嚴不能直接點名讓他發言,所以是在刻意用這句話提醒他。

李楓心領神會地舉起了手,笑著說:“劉書記,李廠長,趙總工,不知道我可不可以說一下我的觀點。”

趙乾坤皺眉,白了一眼李楓,沒有吭聲。

李嚴也沒有說話,他在等著劉棟先開口。

劉棟無奈,只能強顏歡笑道:“當然可以,討論會嘛,就是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否則,我們開這個會也就沒有了意義。”

李楓站起身,看了一眼神色得意的江浩,面無表情地對眾人道:“大家都知道,我是極力反對鴻海廠花巨資引進國外裝置的。坦白講,剛才江工的發言看起來的確無懈可擊,但問題是,江工的資料以及論證真的沒有問題嗎?”

江浩突然愣住。

李楓雖然並沒有準備稿子,但他所準備的一切全都裝進了腦子裡,只見他胸有成竹地說:“技術科的同志們應該都清楚,江工主要負責的是現有裝置的改造和升級,目前是我在主管新裝置的研發專案,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最有發言權,而江工剛才所羅列的一些資料以及論證並不準確。首先是能耗。我們要引進的這款FW,單位能耗在300至500左右,是到目前為止所有裝置中最低的。再說我們自主研發的裝置‘榮光三號’,雖然專案還未完成,但進度已經達到了70%左右。以現有的資料來推算,只要專案能排除干擾,持續地推進,我有信心,在裝置研發成功之後,單位能耗的數值一定會在100至200的範圍內,遠遠低於FW。單單是能耗這一項就能為鴻海廠每年省去大量的資金,大大緩解我們廠的資金壓力。

“其次是技術。FW採用的是NC技術,優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但這款裝置的穩定性只有91%左右,而我們鴻海廠目前使用的‘榮光二號’(鴻海廠自主研發的第二代裝置)的穩定性在79%左右,二者的差距只有12%左右,差距雖有,但遠遠算不上巨大。我們目前研發的新裝置,也就是‘榮光三號’,並不是以NC技術為基礎,而是在目前“榮光二號”的基礎上,在效能、技術以及生產效率上進行顛覆性的創新和突破,穩定性一定會在95%至97%的範圍內。我們有信心,我們研發的‘榮光三號’在成功後一定會全方位地超越FW。

“再者是操作難度。眾所周知,FW是一款重型生產裝置,拋開運輸成本不說,單單是它的操作難度也很難讓它立刻投入使用。我研究了一下資料,發現FW裝置所採用的是DNC生產操作模式,也就是說,雖然這款裝置只需要一個人操作,但它要求操作者必須具有相當的熟練度以及一定的專業技能,否則,很容易出現生產事故。對於這件事情,我還專門調查了一下。據調查,國內個別引進這款裝置的企業或工廠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生產事故,但所造成的損失只能他們自己吞下,因為生產FW的公司總是會以我們這邊操作不慎來敷衍,不會有任何的賠償,甚至沒有任何的解釋和說明。而我們的‘榮光三號’是在現有的操作基礎上稍加改進,不但不會加大難度,而且會降低難度,化繁為簡,待裝置投入使用,工人們可以立刻上手。

“最後是技術的迭代。FW雖然是一款領先的裝置,但它所採用的NC技術並不是最先進的技術,這一點,我想趙總工和江工一定都清楚。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鴻海廠大規模地引進這款裝置,而推遲我們目前自主研發的裝置的程序,那麼幾年之後,當NC技術淪為我們現有裝置‘榮光二號’的技術地位,而我們自主研發的裝置又停滯不前,那麼,那些之前沒有資金引進裝置,只能自主創新的企業將會把我們鴻海廠遠遠地甩在後面,到時候,毫不誇張地講,我們鴻海廠面臨的將會是滅頂之災!而我們為買這些裝置所耗費的鉅額外匯也會打水漂。但是,如果我們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我們目前即將完成的自主研發的裝置的程序,我可以向大家保證,只需要半年,我們自主研發的‘榮光三號’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而且在技術上也一定能超過FW,完全可以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水平!這樣,既可以為國家省去鉅額的外匯,又能極大地提高我們鴻海廠的創新能力和技術能力,所以,我們為什麼非要去買這款技術即將會被淘汰的裝置呢?”

梁成說完,向眾人微微鞠了一躬,然後在座位上坐下。

眾人沉默。

劉棟和江建國對視了一眼,臉色鐵青,而江浩則滿臉通紅,雙拳攥緊。

沈部長看著李楓沉默了幾秒,問:“這位同志,你叫什麼名字。”

李楓笑道:“沈部長,我叫李楓,是‘榮光三號’的專案組長。”

“李楓,‘榮光三號’的效能真的能達到你剛才所說的標準嗎?”

李楓將早已準備好的資料遞給沈部長,說:“沈部長,這是‘榮光三號’目前的裝置引數以及試執行的各項資料,請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