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果然征服了董卓和呂布,但是想要讓兩人反目,讓呂布成功幹掉董卓,繞不開一個關鍵人物——李儒。

李儒可是名列道法榜第十的大修士,絕非只是一個文弱書生,在關鍵時刻,足以讓王允的所有謀劃落空。

而王允不得不前去試探賈詡,這位朝中道法榜位置最高的太常。

賈詡感覺到了麻煩,終於不能再快樂的摸魚了。

賈詡本身就是涼州人士,如果董卓真的有望成為亂世真龍,那麼賈詡早就全力輔佐了。

只不過董卓性格缺陷太大,不是真正的明主,而且招仇恨程度,和黃巾張角並列,排名雖然靠前,但始終不可能真正成功。

但是如果董卓死了,王允和呂布就能執掌大權?

開玩笑,王允是個驕縱輕狂之輩,心中幾乎看不起任何人,呂布也是個鐵憨憨,動輒反覆,武力雖強,意志卻並不堅定。

這兩人即使僥倖成功,也不可能搞定大局。

然而關鍵時刻,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出手了。

天子劉協。

賈詡驚奇的發現,在自己摸魚的這幾年,少年天子居然已經成就了長生果位,而這一切都超出了董卓的掌控。

這位天子,遠比他的父兄更加聰慧,更加有心機,更加懂得忍耐。

如果在尋常之時,絕對堪稱明主,但是在這大爭之世,哪怕有著大義,也難以功成。

關東二袁和曹操,還有劉表孫堅都在發力,這五個諸侯,加上黃巾張角,基本上是最有希望的諸侯了。

只可惜小兄弟劉備,當年還知道來信一封讓自己幫忙跑官,這些年居然始終窩在東萊,連青州都沒拿下。

一步慢,步步慢,等到大漢十三州都落在各路諸侯手中,再想要崛起,就是千難萬難了。

賈詡想了很多,最後決定暗中出手,只牽制李儒,最後坐觀王允呂布的成敗。

反正他是不沾任何因果,官場不倒翁一個。

道法榜上高居第六的位置,便是他的底氣,他只不過是藉助人道氣運修行罷了,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性命在亂世之中無法保全。

王允呂布的大冒險大獲成功,董卓實在不是一個有德之士,只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卻沒有掌控大局的手腕,只有驕奢淫逸的享受,卻沒有謹慎小心的萬全。

而李儒也被賈詡潛移默化的影響,無法察覺關鍵的線索和痕跡。

最終,在天子劉協的牽線之下,一個反董聯盟已然成型,最終,受禪臺上,呂布直接幹掉了董卓。

李儒最後時刻才驚醒,如何不知自己遭了暗算?

然而賈詡並沒有窮追不捨的想法,而是到此為止。

李儒倉皇集結了西涼鐵騎的兵將,搶佔了長安一門,奪路而逃。

王允和呂布秉承著“窮寇莫追”原則,也不敢和西涼鐵騎拼命,只是誅殺了董卓滿門,不曾放走了一個活口。

西涼軍大半都在涼州前線,李儒逃出去後,很快就糾結起李傕郭汜之輩,準備反攻。

關鍵時刻,天子劉協發出詔書,加蓋傳國玉璽,加封武威太守盧植為太尉,大將軍,號召天下群雄共同討伐董卓殘黨。

然而涼州鐵騎始終佔據著隴西、天水、安定、扶風等地,天子等人手中僅有長安一城之地。

關鍵時刻,司隸校尉皇甫嵩率領大軍入長安護駕,又有上黨太守黃忠派五千精銳前來,劉協大喜,加封皇甫嵩為車騎將軍,黃忠為鎮北將軍,呂布因刺董的功勞加封為驃騎將軍,王允也取代了董卓的太師之位。

就連賈詡,也再晉升一步,成了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