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聽得羅吉安的心情也開始激動起來。

最後,周羽又道:“吉安,你要記住,我創辦這間書院就相當於是建立了一個門派,一個儒家門派,力爭讓儒家迴歸曾經的輝煌。”

經過一段時間的選拔,第一批收了一百餘名學生。

這時候,又來了兩個秀才說要應聘先生。

這二人乃是一對至交好友,一個叫劉衝,一個叫李之雲。

經過一番交談之後,周羽驚訝地發現,這二人的學識遠遠不是普通秀才能比擬的。

於是,便下意識問了一句:“聽二位談吐不凡,才華橫溢,為何沒去應試?”

劉衝笑了笑:“有個秀才的功名也就夠了,我二人聽聞先生對一眾學生講過,讀書不一定是為了求取功名,更不是變成人們眼中的書呆子。

同時,還要求學生修習君子六藝,迴歸儒家正統。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二人覺得先生與眾不同,這才專程前來拜訪。”

“原來如此……”

周羽不由暗喜,看來是遇上同道中人了。

他一眼就能看出來,劉衝與李之雲與普通的書生有著本質區別,他倆的身上不僅有儒雅的氣息,還有一種俠氣。

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儒家弟子該有的氣質。

只有書卷氣,那是書生。

儒家弟子可以稱為書生,但書生不一定是儒家弟子,有可能只是一個書呆子。

一番交談之後,雙方都很滿意。

其實在來之前,劉衝與李之雲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純屬就是好奇來看一看是什麼個情況。

結果,與周羽一通長談之後,二人頓時引為知己。

因為他們倆一直堅持的就是儒家的理念,而且也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經常在一起聚會,也或是相約著一起在外遊歷。

功名不功名的對他們來說不重,考個秀才也是為了方便在外行走。

要是沒有功名的話,是不能夠隨意出遠門,要去官府報備,申請路引什麼的。

否則在路上遇上關卡之類,很容易被當作流民處理。

對於周羽來說,這同樣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他總算找到了一批追求傳統儒家理念的人。

據劉衝二人所說,他們這些年在外結識了不少人,其中有像他們這樣閒雲野鶴的,有考了功名的,有做官的,還有幾個是當朝名儒。

總之,大家身份不同,但理念是相同的。

這是一個好訊息,至少對周羽來說是一個好訊息,利於他以後重振儒家傳統思想的推廣與再創輝煌。

不過,首先他得做出一點成績,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就這樣,書院又多了兩個先生。

這天,周羽來到正在修建的書院檢視工程進度。

有縣衙的大力支援,再加上週羽也不在乎多花點銀子,請來了不少技術熟練的工匠,所以進度還是蠻快,看樣子再有個兩三個月差不多就能完工。

過了一會,羅吉安走了過來。

一開始周羽倒也沒有在意,一邊走一邊與之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