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徵的心中預估到三百三十步之時,他掌中的令旗揮動,周圍的傳令兵立刻一聲怒吼:“放!”

早已經準備好多時的強弩頓時以四十五度的仰角拋射而出。

“嘣”“蹦”的扳機扣動聲不絕於耳,弩箭帶著細小的破空之聲,騰空而起,三千隻弩箭像是一群馬蜂,發出巨大的尖嘯聲直撲趙王大軍而去。

一陣人工的箭雨在天幕下形成,墜落。

……

傳令兵洪亮的聲音傳到了王友耳中,就在其驚疑不定之時,一陣黑壓壓的箭雨已經騰空而起,漫天落下。

“頂!”

王友沒有一點點防備,此時只能大聲傳令。

但是命令的傳遞哪有這般迅速?!隨著箭雨的落下,王友的前鋒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混亂。

上千人傷在了這一陣箭雨之下。

王友完全沒有想到,對方的步兵弩竟然會採用拋射。

大周的步兵弩,很少採用拋射的,其原因在於制式的弩矢和弓矢的樣式不同,大周制式的弩箭只有兩片尾羽,二弓矢而是三尾羽,因此弩矢在空中飛行的穩定性不如弓矢,遠距離拋射會有準確性差,旋轉失衡等問題。

並且由於人力弩的弩機長度有限,弩矢不及弓矢長,而重量相近,導致弩矢必須做的更粗,在空氣中的阻力也更大,用於拋射的話動能損失較弓矢更多,因此大周的步兵弩很少用於拋射。

至少在北境是很少用拋射。

北境的草原之族缺少生鐵,所以除了主力王牌,幾乎沒有鐵甲軍,就算是有甲冑,也是以皮甲為主。

向王友之前作戰的後金軍,在其佔據高句麗三郡之前,後金士卒的身上大多都是布衣乃至衣不蔽體,就算平射,以大周強弩之利也能輕而易舉的撕裂他們的衣裳,造成更為有效的殺傷。

所以王友根本沒有考慮過拋射的可能性。

第一,弩的原理不允許;第二,他也確實是有所疏忽。

自從後金覆滅之後,龍武軍的最大敵人就從後金轉變成了趙王,故而其作戰方式和裝備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拋射能夠讓弩箭下落的速度更快,藉助下落之力從而達到撕開鎧甲防具殺傷敵人的目的。

趙王的兵馬雖然甲冑俱全,但是從高處落下的三羽弩箭,能夠在三百步的距離上,輕易撕開甲冑。

龍武軍現在沒有給趙王軍太多的反應時間,第一波箭雨才剛剛結束,第二波箭雨已經來臨了。

“頂!”

隨著命令的下達,圓盾手將已經圓盾舉過頭頂,以此來防禦拋射而下的弩箭。

只是在拋射羽箭未達之後,龍武軍的第三波羽箭到了。

早已經準備好多時的強弩頓時被端平。

拋射、平射,相互交替。

因為第一波出人意料的拋射箭雨,導致了趙王軍的陣型有缺。

雖然尚且有大盾在,但是已有不少缺口,大盾是擋住了一部分弩箭,但是還有不下千隻的弩箭從缺口處鑽了進去,狠狠地透體而入,慘叫聲不絕於耳。

趙王軍原本有些混亂的陣型,此時竟然已經有了潰散之勢。

這一幕,差點把王友氣得下令,扔掉自己手中的大盾就準備衝殺。

強弩雖利,但是卻不能持續連射,只要能貼近周軍,那他們的優勢兵力就會體現出來。

原本是打算用這套方法儘量接近南軍之後,趁著南軍弩機發射的間隙一舉衝殺而出

趙王軍常年與後金作戰,肉搏之戰,最是悍勇。

但是,對面的南軍,似乎絲毫沒有硬拼的打算,陣型竟然還在緩緩後移,似乎完全不想和王友的兵馬正面交手。

眼見王友將怒,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副將顧不得許多,一把拽住王友急聲道:“將軍息怒!”

王友豹眼一瞪,甩開副將的手怒聲道:“南軍不戰而退,如此良機。此時不追殺更待何時?”

“將軍,這是南軍之計啊!若是我軍放棄盾陣,強行追擊,南軍必然以強弩射殺我士卒,而不予我軍交戰,我軍士卒便會如此北地周軍的強弩像殺雞宰羊般一一射殺在此,將軍,我大軍斷然不能出擊呀!”

王友臉色鐵青,但是被副將的這一番話也給勸得冷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