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曹雪陽再次加碼,將自己剩下的半個近衛營也加上了。
龍武軍近衛營合計兵馬三萬人,為龍武軍大都督曹雪陽親自操練作訓的兵馬,其戰力冠絕龍武軍。
騎術精湛,射術不凡,作戰悍勇,是當年天下名騎——游龍騎的老底子,就是放在天策軍、神策軍中也是首屈一指的精銳。
近衛營有直面趙王軍任何一支精銳的實力,就是如此精銳被曹雪陽放在了左翼處。由此也能看出曹雪陽對於戰局判斷的堅決。
謀、斷二字,乃是為帥者必備的品質。
謀即是考驗的是智慧與眼光,能夠錯綜複雜的戰局之中,分析利弊,判斷形勢。
而斷,則是為帥者的果決和堅毅。能夠分析形勢侃侃而談的人不在少數,比如民間鄉野,一個普通的鄉民,也可以對著國際大勢侃侃而談,甚至針砭時弊,對於國家政策指手畫腳。
蓋因這種評判是不需要成本的,無非就是酒桌上喝多了之後,指點江山一番,說對說錯,不過一笑而泯。雖然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態度是值得稱道的,但也僅此而已。
當處在那個位置之時,每一個判斷都可能會左右天下大勢。
一軍之主帥也是如此,他的每一個舉動都關乎著整支大軍的勝負,若是不夠果決,必然會瞻前顧後,導致大軍失去戰機。
比如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三國諸侯袁紹,沒錯又是他,但凡提到好謀無斷,錯失良機,必然有袁本初一席之地,被人釘在恥辱柱上快兩千年了。
其實老袁並沒有這麼菜,能夠一統青幽並冀四州,就足以證明其才能了。
……
左翼之處的戰局愈演愈烈。
在暫時失去了曹化蛟這個統兵大將之後,龍武軍虎搏營的攻勢肉眼可見地為之一頓。
將乃兵之膽,剛剛曹化蛟一杆青龍戟如同蛟龍出水,翻江倒海,在敵軍之中,大殺特殺。
其麾下士卒受其勇武所鼓舞,自然也是個個奮勇殺敵,打得趙王軍計程車卒節節敗退。
但隨即曹化蛟就被譚淵盯上,被其虎頭金刀所重創,雖然曹化蛟安全脫身,但正值巔峰計程車氣為之一洩,虎搏營計程車卒也沒有了剛剛的勇猛,開始緩緩後退,依據龍武軍的武剛車陣抵擋趙王軍的進攻。
回到後方指揮的譚淵看到這一幕,捻鬚點頭,這才是正常的戰場局勢,龍武軍的這些新兵,在近戰肉搏之上,怎麼可能是他趙王軍這些虎狼之師的對手呢?!
之前的失利,不過是龍武軍依仗軍械之利,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而已,一旦貼身近戰,龍武軍便立刻原形畢露了。
此言雖然有誇張之意,但也確實說在了點子上。
遠端回合的龍武軍戰力之強,無人可比,可以說是按著趙王軍在地上摩擦,還一點脾氣沒有。
若不是譚淵這個剛愎酷烈之人,強逼著趙王軍以命突襲,恐怕現在趙王軍也沒有辦法突破到龍武軍的陣前。這也算是歪打正著。讓他找出了一條破敵之路。
十七世紀的歐洲,對待火力不足軍隊,便可以憑藉騎兵的衝鋒快速突進,破入敵陣。
譚淵雖然不知此戰法,但是陰差陽錯之間達到了同樣的效果。
好在剛剛的箭陣對於趙王軍計程車卒也是殺傷巨大,導致其陣型渙散,否則即便是有曹化蛟統領的虎搏營也難以佔得便宜。
“全軍前壓,一定要給我衝散龍武軍的武剛車陣!”
譚淵已經看到了獲勝的希望,武剛車陣一破,他的鐵騎將再無阻礙,只需命步卒全力進攻,製造戰機,他便可趁著龍武軍陣型混亂之際,發起衝鋒。
這片平原之上,一旦讓他的鐵騎衝起來,譚淵都不知道自己怎麼輸?!
只要不是學著朱士宏那般頭鐵,以攪亂龍武軍的陣型為主,區區龍武軍根本沒有抵擋之力。
此時前鋒陣中的曹文昭壓力倍增,原本有他的侄兒曹化蛟這等豪勇之將帶著兵卒衝殺,便是貼身肉搏,也是絲毫不懼趙王軍的。
可誰知那敵軍之中竟然殺出一員如此驍勇之將,打得曹化蛟毫無還手之力,若非是自己及時出手以箭助之,怕是自己的侄兒也要折在此人的虎頭金刀之下。
而曹化蛟的敗陣,對於龍武軍計程車氣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現在趙王軍乘機開始反攻。
“傳令各校尉、隊正,列陣而戰,不可分散對敵!務必堅守武剛車陣。”
譚淵知道武剛車陣對於自家騎兵的阻礙,曹文昭這個龍武軍左翼的遊擊將軍又怎麼會不知曉?!
武剛車陣就是龍武軍敢在平原上列陣與趙王軍的騎兵野戰的底氣之一,曹文昭又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龍武軍最大的優勢就是紀律性,已經從紀律性衍生出來的陣戰。
趙王軍雖然也會列陣而戰,都是對於陣戰並不夠重視,他們向來是以騎兵為重,步騎配合。
龍武軍背靠武剛車陣與趙王軍的步卒展開了血戰。
不僅僅是正面交戰,龍武軍之前後撤到陣中的強弩手也沒有停下,雖然不能平射了,但是拋射依舊可以殺傷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