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勇氣固然可嘉,然不是每個人都用朱士宏這般法天象地境的功力。

尋常的重騎兵衝撞在武剛車上,如同撞在了一面石壁之上,強大的力道震動他們骨骼斷裂,內臟重傷。

武剛車雖然被撞得吱吱作響,但依舊堅挺地立在龍武軍的前列,插入的地面四根鐵籤,使得武剛車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衝擊。

重灌騎兵集團衝鋒無與倫比的衝擊力正在被武剛車陣不斷地化解。

“殺!”

隨著一名騎兵的狼牙棒重重地砸在了武剛車上,這輛武剛車面臨重騎兵的多次衝擊再也支撐不住了,在這一棒下,支離破碎。

這樣的場景出現在多個地方,然而武剛車陣的崩潰,都在了曹雪陽的計算之中。

她自己就是天下間最傑出的騎兵統帥之一,自然知道該如何去對抗騎兵。

重騎兵原本勢不可當的衝擊力在武剛車的弱化削減之下,已經不再無敵。

這簡單的一個車陣,就讓趙王軍的上千重騎兵失去了戰鬥力。

在戰場上,失去了衝擊力倒下的重騎兵就等於是靶子,難以移動的軍功。

當衝破了第一道防線之後,為首的朱士宏又遇上了拒馬槍陣。

龍武軍陣的層層佈置,以戰略縱深來化解。

這是大縱深作戰的戰略思想的靈活運用,是沙俄帝國用來對付閃電戰的戰術理論。

他可以用來對付裝甲叢集的閃電戰!

其縮略版自然也能用來對付重騎兵的衝鋒。

曹雪陽在趙王軍重騎兵的衝鋒路線上防止了四道防線,延綿近五里的距離。

中軍看似厚重,實則涇渭分明,四道防線之間鬆緊有度,反而不如兩翼的兵馬堅實。

在突破了武剛車陣之後,趙王軍重騎兵的速度已經放緩了下來。

拒馬槍陣,足以給他們造成不小的威脅。

左右兩側之間,還有時不時地有士卒持大槍攻擊,使得速度放慢的騎兵成為了他們打擊的絕佳目標。

朱士宏此時也不復剛剛的豪情,他雖然悍勇可不傻,已經意識到事情的不對了。

武剛車陣已經完全破壞了重騎兵衝鋒的陣型,這種情況下的騎兵衝鋒威力大減。而在拒馬槍陣的阻擊之下,重騎兵的速度進一步地下降。

《太公兵法丶六韜·騎戰》:騎兵有十勝,九敗。

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陳,敵人佯走,以車騎返擊我後,此騎之敗地也。

朱士宏麾下的重騎正在漸漸陷入這種局面。

其實龍武軍完全有資格在第二道防線拒馬槍陣處和朱士宏的騎兵一決雌雄,但曹雪陽還是佈置了四道防線,就是為了讓這一支騎兵徹底陷入在陣中。

重騎兵在面對步兵時,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但對於擅長步軍作戰,以步克騎的將領來說,重騎兵的無敵是要加上字首的——在適當的時機。

縱觀春秋史書,最著名的突擊騎兵當初唐初的玄甲鐵騎。

每戰都是以少勝多,無堅不摧。

並非是其裝備武器遙遙領先於敵人,而是其主將對於戰局的精準把握。

《資治通鑑》中稱其為“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那為何合適時機?

騎戰十利中的乘其未定、掩其不固、攻其不屬、襲其不慮,亂其戰器、陵其恐情、撩其未裝都可以理解為是甲騎突擊的合適時機。

只是,並非每個人都是李二鳳,有如此驚人的戰場嗅覺。

朱士宏固然悍勇,但其對於戰場局勢的把握又如何能與李二鳳相比?!

雖然此時已經感覺到了戰局的不對勁,可朱士宏卻不知道該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惟有繼續衝鋒,鑿穿陣型。

但就在他要繼續帶隊衝鋒的時候,一個銀槍攔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