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情形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

至於墨觀瀾……他一個整天宅在山莊之中,烹茶掃雪蒔花撫琴的宅男,更不可能懂這些了。

“墨兄、浪兄,多年未見,也不知道你們進步如何,不如比比,看看誰殺得倭賊多?!”

浪翻雲只是一笑,不置可否。

墨觀瀾挽了個劍花,“比就比!”

三人突然分成三個方向,向著四面八方殺來的東瀛武士殺去。

原本華麗高深的劍招都被棄之不用,只是最簡單的刺、劈、切、削、圈、挑、抹、斬。

一個個的東瀛武士就這樣死在三人的劍下。

四明港中,血流成河!

……

四明郡城內。

“太守大人,援兵來了!”一個城防軍的校尉帶著一個壯碩無比的大漢來到了此地。

“末將,俞龍猷見過郡守大人!”來人雄武非常,手中持拿的是一柄鑌鐵長棍,一端粗一端細。

正是原四明參將俞龍猷,他曾經也是四明一代抗倭的好手,後楊過、戚元敬二人奉命前來平叛,俞龍猷便被二人看重調到了麾下聽用,如今已經是朝廷的蕩寇將軍。

“志輔!你可真是本官的及時雨啊!”李郡守看到俞龍猷,眼中之中的激動之色幾乎要溢位來了。

原本的四明城牆,根本抵擋不住倭寇的大舉進犯,陷落只是時間問題,他這個四明郡守,若是不想委身於賊,只餘與城同亡一條路。

李郡守雖然有這個的風骨和氣節,但不意味著他就想死。

俞龍猷的原本到來,等於間接救了他的命。

“末將正好在遠處百里之外練兵,突然接到了錦衣衛東鎮撫司以及揚州宣撫使楊大人的將令,立刻點齊了七千精兵,晝夜趕來,果然還是給末將趕上了。”

因為倭寇襲擾之故,沿海一帶的城防軍和團練損傷都不小。

戚元敬雖然練出了鎮海軍這樣的天下強軍,但這樣一支機動的快速反應部隊,也沒有辦法守住越揚兩州如此漫長的海岸線。

如此一來,訓練精幹的城防軍,加強地方團練也就成了重要的任務。

楊過便將此事交給了俞龍猷。

此人武功不凡,練兵之道雖然不如戚元敬,但也自有一番心得,是個難得的將才。

武功之上,俞龍猷更是親上南少林,討教棍法。

俞大猷以為“棍為藝中魁首”。強調隨時以“奇正相生”的變化,以靜制動,後發而先至,在敵“舊力略過,新力未發”時,施以突擊。

南少林同輩高手之中,論及棍法,無一人是俞大猷的敵手。

“七千人?!”聽到這個數字的李郡守覺得人帶少了!

從現在的情報來看,四明港中登陸的倭寇不下萬人。俞龍猷這七千新兵,到底能不能抵擋還是一個未知數。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