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需要信眾,需要宣傳的。

而香油錢需要為佛尊塑金身,土地需要建立寺廟供養佛寺。

這些對於佛教的宣揚來說,都是必要的東西。

在座高僧不在乎阿堵物,不在乎紅塵名利,可他們卻被佛教裹挾,處於佛道之中當中。

當然這個佛道之中,也是有佛教挑起的。

作為天竺傳入的教派,在佛教眼中,最大的敵人就是道教。

要想成為本土最大的教派,佛教就必須要擊敗道教。

這是數千年佛道之爭的源頭。

佛門靜心苦修,道門清靜無為。

但佛門和道門卻註定被佛教和道教裹挾,陷入鬥爭之中。

而楊清源還不僅僅做到這個地步,他甚至還在計劃推出道士僧人的考核制度。

據說在神都已經開始試點了。

從此,再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上山當道士,剃度出家為僧的了。

必須透過大周的專業性考試。

道教的考試內容為《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沖虛真經》、《洞靈真經》……

佛教的考試內容為《華嚴經》、《法華經》、《愣嚴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

考試內容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

客觀題即選擇題和判斷題,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

主觀題則是論述題和註釋題。

道士還得從煉丹、畫符、卜卦中選修一科。

和尚則是從打坐、唸經和超度中選修。

只有透過考試的道士僧人才能從大周官方領到正式的和尚、道士職業資格證。

這可把神都那群假道士、假和尚給愁壞了。

和尚還好,本來就沒有頭髮;假道士則是大把大把的脫髮。

不過相比於佛教,道教的情況還要好上不少。

道家那夥子人原本就都不願幹事,也很少收徒,所以雖然大周皇室和權貴崇通道門,道家的道觀卻不多。

而佛教在民間廣泛地傳播的信仰,需要大量的信眾,寺廟的數量自然也就多了!

人一多,就容易良莠不齊。

這個考試考核辦法的試行,反而讓佛教的損失更大。

楊清源的這個辦法簡直是在掘佛教的根啊!

不能大範圍地宣傳教義,吸納信眾,那百年之後,佛教豈不是也像道教一般了?!

……

就在了塵和了結爭論之時,一旁的了盡開口問道,“秦師侄、師師侄,你們二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