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語(第1/3頁)
章節報錯
共生期的人族少女——洛茲萊特·伊莉絲目前正趕往提亞託絲,不如我們把視角放到數千年後的科技期,有這麼一個與洛茲萊特·伊莉絲,與亞特蘭蒂·詩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的小故事:
這是一個夏天的故事,沒有熱血的友情,沒有炫麗的煙花。只有一個少女,在沒有喧囂的地方,自己與自己的故事。
這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女,喜歡穿著一席白色的連衣裙。正值暑假,父母看不慣她在家裡待著虛度光陰,便打發著她去奶奶家度假。
這時少女正在收拾東西,誰知越收越因,走到床邊就倒頭大睡。聽著床頭鬧鐘嘀嘀嗒嗒,窗外城市不時幾聲車的笛鳴聲,待自己醒來已日暮黃昏,少女緊忙收拾完東西出發,坐列車來到鄉下時天色已晚,街道上寂靜無人,只聽得幾聲鴉鳴,微風拂過她的髮梢,掃去她一身疲憊。鄉鎮的房子燈火通明,如同地上的繁星。
少女不再慌忙,而是悠閒緩行,來到奶奶家門口。這個悠長的夏日就由一陣門鈴聲開始。
奶奶和爺爺正著急少女還未到來,飯菜到冷了還沒動筷,終於聽到門鈴聲,兩人趕到門口開門,把少女帶進來。爺爺幫她拿行李,奶奶一邊噓寒問暖,一邊帶她進房間。吃完重新加熱的飯菜後,少女打電話向父母報平安,然後祖孫三人就坐在大廳聊起家常。這裡的房子都很古樸,地板只是用水泥澆築而已,不像城市的房子都鋪有地磚。牆角還安放幹農活的工具,牆上掛的電視機在這裡如跨時代一般。屋簷牆滴,牆角蟲行,是少女不曾見過的風景。
少女與爺爺奶奶聊了許多:學校的生活,城市的變化等,少女也小爺爺奶奶口中瞭解到,這個村之所以發展慢,是因為村裡的人比較守舊,會牴觸外來的新事物。還聽了這裡有一個傳說:這裡是時間長河之外的地方。少女認為應該是外人諷刺這裡的人守舊吧。
夜色愈深,少女洗漱後到爺爺奶奶準備的房間睡覺,不知為何,總感覺鄉下的空氣好聞,有萬物初生的新鮮的味道。夜深人靜,窗外葉影沙沙作響的和著單調的蟬鳴,少女睡得很甜,做了一個美好的夢。
白天起來,爺爺奶奶幫少女做好飯便出門農作去了,他們有說少女可以去街坊鄰居的家裡玩,那裡的孩子和她年齡都相仿的。但少女比較怕生,沒有選擇出門。就坐在庭院裡的臥椅上,由高大的樹替自己遮去毒辣的陽光,不時聽到路邊孩子們的玩笑聲飄過花圃來到自己耳邊,隨風瀰漫整個夏季,
“真好啊——”少女庸懶地感嘆道,不過回應她的也只是那幾聲吱啞蟬鳴。
這樣日復一日,少女終於心生厭倦。一天,孩子們從門口經過,奶奶看出了少女的心思,道:“不去嗎?”
少女搖搖頭,奶奶只好離開了。等眾人散去,她做出與往常不同的舉動——她依舊穿她的一身白裙,圍一周天藍絲帶的白色遮陽帽,決定獨自出門走一遭。明明只是清晨,世界還是那麼亮,亮得耀眼,亮得模糊。
與嘈雜的城市不同,這裡道路兩旁沒有燈通明的店鋪,沒有像樣的由石磚鋪成的人行道,只有兩旁雜草叢生,傳來不斷的蟲鳴,與一眼望去無邊的田野與更遠處霧隱的青山。
輕風伴少女兜兜轉轉,跑進樹林裡的泥土小路,小路無限蜿蜒前行,少女一路追尋。跨過緩緩流動的小溪,掠過草地,穿過花叢。沒有了世俗的喧囂,她可以放縱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宛如化作天空的鳥,海洋的魚。
許久,前方的光亮逐漸清晰,少女終於來到路的盡頭。豁然開朗,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平原上高高聳起的圍牆和一座長滿藤蔓的大石門隔絕兩方。
自己走了那麼遠嗎?這裡已經起出了一個村莊的範圍了吧?這時少女又注意到那大石門下破了一個洞,眯眼看去,洞口被雜草野花堵去視野。
看看大陽還未居中,回去沒意思,不妨探一番,少女正如此打算,出發時才注意到石門前是一個水塘,自己莫非要游過去?反正這麼熱的天,當游泳也不錯,可不知池塘深淺怎能輕舉妄動。看看旁邊的樹,難不成要砍棵樹做獨木舟划過去?搖頭,多少荒唐。正值愁眉望展,團團轉時,無意間瞥到湖邊隱匿著一艘木船,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她高興地三步作兩跳進船內,把木船震得晃來晃去,使勁用竹竿把船往石門處推。畢竟是個小女孩,中途歇了三四項才勉強劃到了石門前。
少女看了一眼手錶,早上十點左右,看來還有充裕的時間。便往洞口踏進,撥開花草才看見一條石板小道直通深處。這雜草野花沒人修理,都長得與少女一樣高。再往前點則是樹林,無論如何都得不到完全視野。在這裡,可能是圍牆的原因,這裡的風似乎不流動一般,卻沒外面熱。恍乎間還以為仍停留在春天。四處很靜,甚至連蟲子的聲音都極微弱。少女一路摸索過去,進了樹林光線就更稀疏了,再走幾步就看見樹林中間有一個由幾塊巨石堆積的平臺。平臺上四個石門分別指向不同的方向,呈半月型。
少女正打算走上前去,險摔了一跤,踉踉蹌蹌退後看向腳底。原來平臺前面的小石路早破裂個洞,雨水便在此積累成小水窪。但也幸虧如此,讓少女發現兩邊樹是有缺口的,直通遠處的小木屋。兩旁還長了不少矮小的野花,顏色各異,更生曲經通幽的感覺。不時有幾聲鳥鳴,也不算寂靜。
小木屋沒有人影,門也沒鎖上。輕輕推開門,屋內並不大,可能就十來平米。放下一床櫃子,一桌子,一椅子。令人驚訝的是,它們沒染上一絲灰塵,這讓少女肯定了這裡有人生活。
出了木屋,少女又往剛才道路另一側走去,只發現一座鐵匠輔和與圍牆相嵌的一扇石門,還有個小池子座落在鐵鋪旁,不過一旁的長滿青苔的石像已經停止了流水。
累了,回去吧。少女再伸手看看時間,依舊顯示十點左右。她開始慌張,急忙原路跑回卻發現原先的洞口不知何時被修補上了。正急得團團轉,忽然看見迴路上有一個人影,他佝僂著身體,駐著柺杖向平臺方向走去。少女無奈之下,只能追了上去。
消失了,在他穿過在門時,在遇上陽光時。少女跑上平臺時不知如何是好,最後選擇往那人消失的那道門追去。石板小路右側是面殘破的高牆,左側有一條潺潺流動的水渠。再往左則是一片花田,很可惜少女並不認識這種高高的白花,不過看上去不像自然產物,這定是有人刻意種植的。
路盡連著一座大房子,有點像市裡看到的博物館,不過這個更老舊罷。走進一望是個廣闊的空間,拱式屋頂,中間一道玻璃透光,兩側各三根柱子作支撐。無言中透露著莊嚴之氣,還帶著故事的沉澱。屋子中央有一座雕像,建著一個奇怪的標誌,表明這裡絕非一般。下段好像刻有幾個字,少女貼近看,發現那是幾個古字,讀不懂。
這一次少女真堅持不住了,打算回小木屋休息片刻。走到平臺又發現那個人,你細看去原來是個老奶奶,她充滿歲月滄桑的臉上和藹的笑容實在無法另人害怕,少女試圖與她對話,但只見她指了指另一扇石門後就又消失了。
不知為何,這時少女心中反而由然生起一股熱血,可能是知道前路是光明,也可能是知道前路上不再孤單。
順老奶奶指引的路上走去,在樹林間穿梭。很快就發現一座藏得隱密的房子。這個房子比起原先的小木屋更有家的味道——有許多裝修過和生活痕跡。她推門進去,地板上幾塊破布原先應是地毯吧。窗邊的花盆也沒有花,早己枯萎了吧。少女越發對這裡曾經的故事更加好奇了。
走過食廳,外面的樹早鑽破牆壁,生長進來,這就是自然的力量啊。唯一保留得完好得一些的也就只有臥室了,少女正準備坐一會恢復體力,突然聽見廚房傳來躁動聲。小心翼翼推開廚房門,只看見一瞬老奶奶的身影,留下的只有一桌還熱騰騰的飯菜。少女十分感激,對著空氣說聲謝後便囫圇吞棗吃起來,看來餓壞她了呢。
廚房的窗外望去,少女看見圍牆外有一座小鎮,向日葵、竹子、荷葉,迎面撲來的是充斥著夏日的氣味。她迫不及待想去,才想到通往那邊的石門是緊閉著的。
失望之際,看見老奶奶正在用鑰匙開啟房子裡一扇可以過去的鐵門。“孩子們,去玩吧。”這是少女第一次聽到她說話,話語間透露的是對幼輩的疼愛。看來她並不是跟少女說話,是過去的夢幻泡影嗎?那又何妨,就當自己是她眼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