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一方代表司徒王允,金吾衛週三和河內太守張遼,當然後者是被脅迫的,以及弘農太守張楊。

原本蔡琰吵著要當聯盟裁判的,最近在足球大舞臺上她混得風生水起,不管女足、男足,她都要摻一手。

她對於踢足球無感,卻很樂意擔任萬年不變的主裁判,判罰尺度隨她心意,這倒和周赫前世看過的足球比賽一樣。

在蔡琰的觀念裡,裁判、表演以及當皇帝都是一樣的,首先是有趣,其次是說話管用,裁判或者皇帝說一句話,球員和臣下都得乖乖聽話。

只是這次蔡琰被周赫駁回了裁判請求,而是由諸葛亮擔任。

這次三方會盟也算一次不大不小的外交事件,可以讓小孔明當作一次政治實習。

三方甫一坐下,爭吵就沒個停歇。

首先就是互相指責,週三怪朝廷和張楊不該殺他義父。

不過大家也就聽聽罷了,既然能坐在這裡,顯然丁原這個義父的份量還不足夠讓週三魚死網破。

當然朝廷也不會任由週三指責,這將會對接下來的談判不利。

他們首先會舉例證明丁原的不臣之心,欲加之罪,尚且有辭,還怕不能給丁原羅織一些罪名?

一開始,朝廷是嚴格守著底線的,王允等人寸步不讓,他們不願意恢復丁原的榮譽,甚至還要給其美諡。

如果丁原能恢復榮譽,且得到美諡那麼他們這些人又該如何自處?

週三叫囂道:“不給美諡,我就打進洛陽城,大家一起完蛋,我還有三千重騎,最近三天又募兵一萬,兵器良馬管夠,大家亮亮底牌,看誰玩得過誰。”

要了美諡,週三還要兵,直接獅子大開口調兩萬兵至河內佈防。

他的理由很充分,赤旗軍要調回幷州,他需要自己的人馬為朝廷防衛東面的諸侯們。

王允不甘心,幾次盯著諸葛亮,希望後者作為裁判能站出來說句公允話。

一邊是朝廷,事關忠心。

一邊是恩師的父親,事關孝義。

諸葛亮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他畢竟是個孩子,這種軍國大事,大人尚且不容易拿定主意,何況是他這個政治菜鳥。

諸葛亮眼前一亮想了個折中的辦法,沉吟片刻說道:“京都禁衛職權深重,自不可輕易減員,赤旗軍可隨執金吾大人駐守河內,直到大人練軍諸事完備後再撤軍不遲。”

王允鬆了一口氣,給丁原美諡就給吧,大不了自己幾個人背了擅殺忠臣的黑鍋。

只要禁衛軍不曾減員,皇城的守衛尚可保留實力,不然下次河內再次起兵的話,朝廷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了。

週三有些失落,不過卻也不會特別失望,畢竟張遼被調去了河東,現在河內只有他一個人當家做主,只要給他半年練軍的時間,他就能讓赤旗軍撤回河東去。

周赫聽到諸葛亮回報會盟情況,對於諸葛亮讓赤旗軍駐守河內的想法,周赫不拒絕也不贊同。

他心裡對諸葛亮倒是另眼先看,放棄直接殖民制改成駐軍制。不就是美帝現代的殖民主義嘛。

軍費由日本、韓國等駐軍國供應,美帝即養了軍隊,又可以干涉他國內政,還可以威懾敵對國。

周赫心裡對小孔明的折中方案頗為讚賞,不過再怎麼讚賞他也不會同意長期駐軍。

等半年期限一到,周赫就立刻撤回赤旗軍,週三想怎麼搞讓他自己去搞,跟自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