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屯田實驗(求票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雲接令,著趙雲為屯田校尉,即日起可於諸縣徵兵,名屯田衛,屯田衛不設上限,允其開荒屯田,初撥軍費五千萬,後續一應軍資由其屯田所得自給自足。”
趙雲這次真的錯愕了,他以為自己足夠高看眼前少年了,沒想到還是低估了,人家竟然可以直接代替神女發號施令。
而神女則一臉坦然的樣子,似乎說不用大驚小怪,這都是正常操作。
趙雲有股錯覺,他好像看到神女眼中閃過的崇拜眼神,少艾慕少年。
趙雲回郡府領了軍令後,就火速告辭離開,準備先回常山國募兵,那裡是他的老家,榮歸故里順便關照一下老鄉是人之常情,而且都是鄉里鄉親,募兵會容易一些。
周赫那天的話一直縈繞他耳旁,趙雲這幾日也在腦中不斷完善屯田衛的訓練方案。
“屯田衛雖名屯田,但也不是不能戰,衛所制最怕官兵上下羈糜,最後導致軍不軍農不農。
所以務必要管住紀律,務農時好好務農,收成好自然積極性高,要吃的飽吃的好,勤於練兵才能戰鬥力強。
我認為衛所兵不一定比其他軍種差,衛所兵身後是他們的私產,保護自己的私產,子龍你會不盡力嗎?”
周赫一番話,直到現在想起來趙雲都有振聾發聵之感。
戰士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不就是為了一口飽飯,衛國才能保家,保家才能延續個人血脈。
赤旗軍他領教過,戰鬥力很強,趙雲認為這樣的強是建立在無後顧之憂上的。
將不畏死,身先士卒,兵不畏死,前仆後繼。
如果將這歸因為神明保佑,那是對他趙雲智力最大的侮辱。
入赤旗軍從軍不止吃得飽,還吃得好,有軍餉供應家中開支。
生者可以憑戰功搏出身,死者不用擔心身後的家人。
戰場上犧牲者,銘刻英靈榜,軍籍可延續三代,豐厚的撫卹金豐厚足夠使家人生活無憂。
軍中官兵情同袍澤,他也見過赤旗軍的宣教工作。
將紅蓮教教義編成歌曲和戲曲時常在軍中表演,其名曰軍隊精神建設。
周家村村民是最原始的宣教團,當年怎麼對黃巾軍宣教,如今怎麼對著新兵蛋子來。
周赫還給了他保證,屯田衛墾出的田一開始雖為官田,但漸漸會轉為私田,可憑軍功獎勵給官兵成為私田。
周赫照顧著土豆實驗田,緊接著指揮人開始紅薯育苗工作。
紅薯育苗更是小心翼翼,育苗工作關係到後續扦插播種,可以說育苗工作是整個紅薯種植最緊要一環。
育苗成功,則紅薯種植成功一大半,直接關係到紅薯的成活率和產量。
紅薯生命力頑強,育苗成功後,扦插後那段時間需要多加看護,後面幾乎不用擔心其成活與否或者產量高低,因為這些在育苗時早已註定。
忙完紅薯育種,周赫接下來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相對空閒。
不過他卻半點不得空,西遊之前他瘋狂出新刊,目的自然是為了掙取進度值。
但也不是新刊出完就不管的,新刊上很多事物都需要他親自落實。
看古人的行動力,周赫挺著急的,沒個幾十年百年休想全部落實下去。
近三百天,四個門類的刊文,在士林間鬧出多大動靜,直到現在還不見平息。
周赫那時只是一匹馬自然感覺不到絲毫,而且他很快就西遊去了,士林吵得再厲害跟他又有什麼關係。
有本事你去打赤旗軍啊,沒有哪個諸侯敢用腦袋去碰赤旗軍這塊鐵,沒見胡人都服服帖帖了。
周赫覺得緊迫,那是因為他想快點將一些小變革,小發明落實下來。
然後憋個大招,讓士林瑟瑟發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