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司馬諸葛入我轂(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
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學校之教、大小之節所以分也。
小學、大學是古禮延續至今的教育制度,周赫認為小學和大學中間該有中學。
周赫不只是想抄襲前世科學的教育制度,他只是發自內心地認為中學可以在教育發展之初大放異彩。
此時還沒有前世明清僵死的八股文制度,不過儒家的流毒在終漢一朝已經很深。
罷百家獨尊儒,前世經歷過百年沉淪的現代人無不痛恨程朱,而程朱之學自前漢董仲舒起,周赫清楚隨便整出個大學絕不會有卵用。
首先沒教員,難道讓周赫自己上陣執教?
教育乃百年大計,個人靠搞一些發明很難撼動儒家對於教育的統治。
只能從蒙學開始影響知識分子的觀念,不過周赫不願意從小培養士子,他等不及士子長大長人。
所以他打算從職業高中入手,在河東設立河東中學,此中學和他前世經歷的中學完全不一樣。
前世大學只是底線,中學不過啟蒙。
倒是和上一輩改革開放時的中學類似,同時具有職業高中的優點,可以很快培養出一批堪用的青年人才。
周赫的第一所中學設立在河東郡,自然是為了吸收京畿附近的世子,為了避免世族過多牴觸,河東中學分設兩所,河東第一中學,河東普通同學。
前者給專供給世族子弟,第一批招收學員五十人。
後者供寒族或者世族旁支子弟就學,學雜費全免,第一批招收五百學子。
既然是介於小學和大學之間的中學,其招人條件自然是有的。
識字是最基本的,智商高情商高自然最好。
且不說中學的籌備過程,招生工作可以直接刊文打廣告。
玉米在四月播種後,三種作物周赫都會時常照料一下。
暖棚的工作一直再持續,目前打樁的工作基本完成。
鋼管也被工造署研發出來,就是形象有些古怪。
周赫看了幾次都沒習慣,說是方柱又不像,有點圓又圓的不規則,上面還有密密麻麻的小孔。
不過周赫總體滿意了,有個鋼管承重,大型的暖棚自然不成問題。
幷州現在的招工極為火熱,河北日刊上三天兩頭打廣告,希望吸收幽、冀、青、徐、兗、豫諸州和司隸的勞動力。
廣告的插畫文字都是周赫親手設計,要的就是一個通俗易懂。
“老周,你家還有田麼?”
“沒了,去年災荒賣光了。”
“你家還有幾口人?”
“沒了,前年疫病死光了。”
“何不去幷州挖礦,聽說那裡工資很高,可以攢錢取個媳婦,不能讓老周家絕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