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推行政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無損取得河東郡,趙子龍大名響徹宇內,迅速傳到洛陽,傳到幽冀各諸侯耳中。
趙雲的發聲同時也傳了出去,一個月成軍的屯田衛,其練軍是根據《武經總要》,攻城器材也是來自於此。
一時間,無數人翻找《武經總要》的舊刊,幾乎將其奉為圭臬。
洛陽德陽殿,看著朝堂上的百官,劉協的心思活絡起來,河東郡賊軍投降的事情在洛陽已經傳的沸沸揚揚。
蔡邕這個人他也早有耳聞,想不到蔡邕一介文人卻允文允武,當時放出幷州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注意到呢?
否則當時就可以在朝中引為臂力了,董卓走了,洛陽又來一個丁原,丁原和董卓有什麼差別。
就算再來一個董原,如果權臣依舊把持著朝政,他劉協就永遠是一個傀儡。
劉協今年虛歲十一歲,皇室的孩子早當家,他早過了懵懂的年紀,朝廷是個什麼樣子的,他心裡已經有數。
靠董卓,靠丁原,永遠不可能延續他劉氏江山,靠曹操、袁紹這些諸侯不過是緣木求魚而已。
所以當聽到幷州有個蔡邕,劉協欣喜若狂,蔡邕這類文人的價值觀與軍人不同,他們世受儒學韜晦,對君臣之節看的極為重要。
死諡文正是他們的終極追求!
劉協眼眸中充滿希冀,昨夜親自擬詔,遷蔡邕為大將軍,領幷州牧。
他現在顧不得文武禮儀,蔡邕輕易召入京師,萬一人家真是赤膽忠心,皇帝一紙詔令,人家真的孤身回京師,你就是封他一個文臣之極大丞相又有什麼用,還不是虎落平陽任犬欺。
所以這封奇怪的詔書,直接拋開文武禮儀,算是他劉協強買強賣的手段。
一般文臣是不願意接受武職的,這對他死後的諡號影響不好。
但劉協就是要強塞給蔡邕,有蔡邕坐鎮幷州,實際又控制著河東重鎮,他不相信丁原之流不會顧忌一二。
只要他對蔡邕恩寵拉攏,將來不失為對付權臣的手段。
劉協看似無理取鬧的詔令,卻令德陽殿炸開了鍋。
丁原顯然不願意有一個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大將軍,而且大將軍蔡邕不止有虛名,其實力雄厚已經足夠威脅他,如果再讓他名副其實,自己真的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其他人大多是丁原的黨羽,自然以丁原為馬首是瞻。
看到滿朝文武都在反對,劉協不由得有些猶豫,難道自己真的想錯了?
忽然一人出班,奏道:“臣以為蔡邕當得起大將軍一職,蔡伯喈治幷州,使諸胡不敢為亂,仁義播於河北,使白波黃巾棄械投誠,我認為蔡公真乃國之柱石也,大將軍之職實至名歸。”
眾人看向出聲者,紛紛皺起眉頭,劉協同樣如此,他不知道週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誰人不知道週三是丁原的義子,週三視丁原如己父,從不會違逆一二,這次同丁原唱反調莫非有什麼陰謀在裡面?
不過管他呢,只要支援自己就好,劉協當即下旨由週三帶著賞賜和官服去幷州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