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一夜終於過去,天空恢復了晴朗,大海也變得平靜。

遠景畫面中,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沈文濤的小木筏看起來是那麼渺小。

荒島上可用的材料十分有限,木筏本就簡易,經過一夜的風吹雨打後,更是到了四分五裂的邊緣。

鏡頭漸漸推近,沈文濤艱難熬過了昨夜的惡劣天氣,此時正躺在木筏上酣睡。

木筏另一側,排球被他用繩子綁在了木頭上,但一晚上的風雨過後繩子已經鬆動,排球在海浪顛簸中不停晃動,看上去隨時都有掉落的可能。

終於,木筏遇上了一個稍大的浪花,繩子不堪重負徹底鬆開,排球也隨之掉進了海里。

“不!”

此時此刻,有很多觀眾都忍不住發出了一聲低呼。

電影看到這裡,他們很明白這個排球對沈文濤來說有多重要,既是陪伴他四年荒島生活的夥伴,也是他孤獨絕望時的精神寄託。

木筏破損、失去物資,這些固然是挫折和障礙,但只要留有希望,說不定依然可以克服,而排球就是希望的象徵,一旦失去它,那才是真正的絕境!

銀幕上,排球落水的那一刻,沈文濤似乎也有所感悟,翻動身子從睡夢中醒了過來。

他坐起身,甦醒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目光看向了排球所在的位置。

可那裡空空如也,畫著滑稽人臉的排球不知所蹤。

“你在哪兒,你去哪兒了?”

沈文濤四處找尋,焦急地大聲呼喊,最終在不遠處的海面上發現了漂浮著的排球。

“噗通!”

他沒有猶豫,直接跳進了海里,朝自己的夥伴遊了過去。

可在海上漂泊了數日,他的身體早已經疲憊不堪,昨夜的風浪也消耗了他的體力,如今眼看著排球明明就在不遠處,但他卻堅持不到那裡了。

剛游出幾米遠,沈文濤便氣喘吁吁,不得已只好返回了木筏,給自己綁上一根繩子,另一端則系在木筏上,這樣萬一遊不動了,至少他還能借力回來。

就這麼一耽擱的功夫,排球在海浪的作用下離得又遠了一些。

“別走,別走,我來了……”

沈文濤實在太過疲憊,連說話的聲音都變得有氣無力,卻還是竭力朝那邊遊了過去。

近了,更近了。

他離排球越來越近,只有最後一段距離了。

“噗,咳咳,咳。”

沈文濤艱難浮出海面,咳出了灌進喉嚨裡的海水,體力不支的他連踩水都變得困難。

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還在奮力往前划動著雙手,但倉促綁在腰間的繩子本來就鬆鬆垮垮,而且他往前遊了一段後才發現繩子短了一截,當下一經扯動便掉落在了海里。

沈文濤頓時面臨兩難的選擇,若是繼續往前遊,沒了可供借力的繩子,他很有可能就此葬身大海。若是回身去抓繩子,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排球被海浪推走,精疲力盡的他不可能再來一次這樣的“營救”了。

他在海浪中浮浮沉沉,往前是夥伴往後是生命,面對生死的抉擇,他最終選擇了回身抓住繩子。

“對不起,對不起,我救不了你了,對不起。”

看著漸漸遠去的夥伴,沈文濤竭力呼喊,不停向它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