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方遠抵達尚京。

在電影劇本中男二號是個富豪,他住的地方自然要體現出這一點,為此劇組四處尋找,想要租下一棟合適的豪宅用於拍攝。

不過找了好幾棟,方遠都覺得不合適,要麼不夠豪,體現不出男二號的身家地位,要麼裝修風格不行,與男二號的人物性格有所差別。

尤其後面一點是特別重要的,畢竟一個喜歡古典音樂的富豪住在後現代主義風格的房子裡,看起來也太違和了一點,所以建築的整體風格大體要貼合人物的喜好才行。

找來找去最後終於在尚京找到一處合適的,這棟房子整體造價就超過1億,這還不算地皮呢,絕對夠豪了。

裝修什麼的方遠也看過了,多數地方都不用動,細節處改改就行了。

於是劇組的第一個拍攝地點就定在了尚京,需要先在這裡將豪宅內的鏡頭拍完,劇組才會進行轉場。

26日,幾位主要的演員都到齊了,方遠帶著他們一起去豪宅實地看看。

一行人來到地方,推開大門。

當看到客廳天花板上那一大盞“布靈布靈”的水晶吊燈時,張凱不禁張大了嘴,喃喃道:“哇,這也太,太。”

他有點詞窮,話說到一半就卡殼了。

不止是他,同行的人大多都是這幅驚訝的模樣。

不怪他們沒見識,只是這盞吊燈實在太豪華了。

這棟房子一共有5層,而客廳中間部分的挑高就有個3、4層的樣子了,水晶吊燈從上到下,就像一長串葡萄一樣。

雖然是白天,吊燈沒有開啟,但大家都能想象,等到了夜晚,燈光開啟時,客廳內將是一副多麼美麗的景象。

張毅好奇道:“方導,這麼一大串水晶吊燈,估計不便宜吧?”

方遠想了想,說道:“我也忘了具體是多少錢了,不過聽說光是清理一次就要花二三十萬。”

“二三十萬?”張凱瞪大了眼睛,自己演《觸不可及》的片酬全拿出來也就夠給吊燈做兩三次清潔?

“嘶。”張毅咧咧嘴,感嘆道:“還真是不便宜啊。”

方遠笑道:“行了,別感慨了,等會好好看一下房間內的佈局,我再跟你們說一下拍攝時的機位,你們想想走位什麼的還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好。”眾人點頭答應。

方遠帶著眾人上樓,來到一個房間。

他指著角落的位置,說道:“到時候這裡會有一臺攝影機,會用來拍攝張毅你的正臉。你一開始是坐在桌子的左手邊靠後一點,一段對話結束後,你操縱著電動輪椅從桌子右邊出來……”

聽完,張毅想了想,“方導,我覺得我可以坐著輪椅從桌子的左邊出來,這樣不用切鏡頭,畫面看起來可能會比較流暢一點。”

“左邊?”方遠思考了一下,搖搖頭,“不行,你從右邊出來效果會好一點。因為到時候陽光是從右邊的窗戶照射進來的,所以你一開始是處在陰影裡,然後從右邊出來,將身體漸漸暴露在太陽光下。光影的變化跟人物的心理有關係,在這個鏡頭裡……”

在拍《彗星來的那一夜》時,方遠深知自己能力不夠,所以只是單純的在複製原版,但隨著閱歷的豐富、經驗的增多,他開始不斷往電影中新增屬於自己的東西,比如設定上的改變,還有鏡頭語言等等。

眼下這部電影最能說明他的改變,不論是人物設定上的調整,還是暗藏深意的鏡頭,這些東西都是方遠成長的體現,證明了他逐漸在往一個優秀導演的方向去靠近。

一開始是全盤套用前世的劇本和鏡頭語言,成長到現在,他只是借用了劇本的一個大框架,然後不斷往裡面填充自己的思考。

再往後,也許有一天他連這個框架都不需要了,而是真真正正的拍一部屬於他自己的電影。

當然,這是以後的事情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專心把《觸不可及》給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