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這邊正在不緊不慢地拍攝著新電影,與此同時,《返老還童》也在華夏電影的海外最大票房市場北美正式下映了。

就像有些人預測的一樣,前期的瘋狂宣傳過度透支了電影的票房潛力,一些只看了新聞和廣告的觀眾,光想著去看金牛獎影帝了,根本沒注意到這是一部文藝的劇情片,結果差點沒在電影院裡睡過去。

這樣的觀眾當然會把鍋甩給電影本身,他們會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白花了幾十塊買電影票,結果電影根本沒有想象中的精彩,於是果斷給出了差評。正因如此,《返老還童》在北美的評分並沒有國內那麼高。

還有一些人則是因為被劇透得太多了,這部電影已經在華夏下映了,北美那邊的觀眾有不少都知道了電影劇情。儘管這不是一部知道劇情以後就沒法看的偵探片或懸疑片,但仍有不少人因為知道了電影的大致劇情,所以就不想花錢進電影院再看一遍了。

種種原因之下,《返老還童》開局的高票房並沒有延續多久,儘管首日就拿到了1.5億票房,但上映幾天後,新聞熱度逐漸退去,電影的票房就開始瘋狂下降。

面對不斷下滑的上座率,外加華夏的一批國慶檔電影也準備在北美上映了,為了騰出影廳放映這些熱門電影,北美影院方開始不斷減少《返老還童》的排片。於是在上映了一個月之後,這部電影的總票房才勉強超過13億。

加上世界其他地方的零星票房,《返老還童》的海外票房剛好20億,加上國內的15億,總票房一共35億。

這成績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卻沒有在國內濺起一點水花。

在華輝影視暗中使絆子之後,方遠在網上的風評急轉直下,引得無數網友對他口誅筆伐。

“《返老還童》海外票房居然能有20億,這不是又讓方遠恰了一波爛錢嗎?”

“以《返老還童》的質量拿下這個票房我不奇怪,可惜的是,方導好像栽到錢眼裡去了,放著好好的文藝片不拍,去拍什麼青春片。”

“方導,任性一次就夠了,拍完這部《初戀這件小事》還是回來拍文藝片吧。”

“方遠拿觀眾當傻子呢,兩個新人能演得好什麼電影,這不是鬧著玩呢嗎?”

“唉,不管怎麼說,以前我還是很崇拜方導的。等電影上映了,我會去電影院貢獻一張電影票,如果真的是爛片,我就對方導徹底脫粉了。”

“方導別去拍什麼商業電影了,商業片導演不缺你一個,文藝片才是真的需要你啊。”

“《初戀這件小事》百分百的是爛片!類似的青春片以前看得還少嗎,無病呻吟尷尬至極,反正我是不會去看這部電影的。”

“方遠根本拍不好這種風格的電影,強行拍出來只能是既不商業又不文藝,就像一盤半生不熟就端上桌的菜,吃不下去的。”

這樣的狂轟濫炸,雖說為電影帶去了熱度,不過還沒上映就被打上了“爛片”的標籤,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遠端影視那邊當然不會看著風評繼續惡化,也喊了一堆水軍,在網上不斷地刷支援方遠的言論。

只是經過了前面的惡評如潮,已經讓人們對《初戀這件小事》產生了一個不好的印象,想要糾正回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