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遠,今天就讓我親眼看看我們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吧?

……

嗯?雙重視角敘事?

看到鏡頭在病房中的戴汐與幾十年前的周明之間流暢自如地切換時,柏行的表情開始嚴肅起來。

方遠處理得很不錯,雖然雙重視角在不停地切換,但在觀眾的眼裡,電影並沒有顯得雜亂無序,兩重視角反而互相補充,讓故事一點點的豐滿起來。

……

又看了一會,柏行低頭看了一下手機上的時間。

已經過去40分鐘了嗎?這麼快?

跟網上的影評所講的一樣,電影的敘事節奏很平緩,只是在慢慢地講述周明的一生,但觀眾並不會覺得無聊,不知不覺的就沉迷其中了。

柏行忍不住回想自己的《外星異客2》,以前還不覺得在敘事節奏上有什麼,現在想來,當時的自己未免太過急躁了。就想著讓觀眾儘快入戲,把各種人物和事件都一股腦地推出來,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反倒影響了觀影體驗。

在這一點上,自己確實輸方遠太多了。

他搖搖頭,繼續看下去。

……

銀幕上,船長帶著周明到酒館喝酒,跟他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做父親的都想壓制兒子。”船長先是下了一個定論,然後舉起酒杯喝了一口,繼續說道:“從小我就在父親的船上做工,日夜不停,整日無休。”

“這個混蛋胖子。”說到這兒,他罵了一句,“後來,我終於鼓足勇氣跟他說:我不想把我的一輩子都浪費在這條破船上。你猜,我的父親是怎麼說的?”

周明聳聳肩膀,問道:“怎麼說的?”

“他說你以為自己是誰?你以為自己能做什麼?”船長停了一下,又說道:“我告訴他,我想做藝術家。然後你猜怎麼著?他笑了,說我只有在船上老死的命,叫我老老實實地幹活。不過我沒聽他的話,後來我真的成了一個藝術家——紋身藝術家。”

他撩開上衣,將身上的紋身展示給周明看。

……

臺下,柏行的表情愣住了,說真的,他好像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理想是什麼?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電影?

父親從小就把自己朝著導演的方向去培養,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自己也按部就班,一直照著父親的想法去行動,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真正的理想是什麼。

長大以後,儘管自己拍了很多短片,逐漸有了一點名氣,但還是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下。跟父親簽約在同一家公司,跟父親拍一樣的科幻電影,從頭到尾都在模仿著父親。

提起柏行這個名字,人們的第一印象是柏宏達的兒子,而不是導演。

有這樣一個大導當父親,自己人生的前二十年一路順風順水,從來沒遇到過挫折,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在被方遠打敗後,僅僅是一次失敗,自己就一蹶不振,整日用酒精麻醉自己,一年多時間都沒有緩過來。

“唉。”

柏行長嘆一口氣,也許是時候好好想想今後的路該怎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