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來的那一夜》徹底火了,不僅在微博熱搜上掛了好幾天,電影片段也在網上滿天飛。這回就不僅是侷限在科幻迷中了,只要是經常上網的人,不管是在微博還是B站、某乎,總能看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訊息。

看得多了,很多人也難免會對這部號稱今年最佳科幻片的電影產生興趣,反正也就五塊錢,比一張電影票可便宜多了。

於是《彗星》的付費觀影人次開始暴增。

五十萬人次,一百萬人次,兩百萬人次……

與此同時,跟一般電影不同的是,《彗星》並沒讓幾個主角火起來,反倒是方遠以導演兼編劇的身份走紅了,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已經開始有人拿他和近幾年最火的青年導演柏行做比較了。

柏行何許人也,導演世家,電影名校出身,今年上半年上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有九千萬的票房,在這之前所有人都覺得他會成為最年輕的票房破億導演。不過方遠的出現,讓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了一點爭議。

有人覺得方遠只是運氣好,沒有撞上其他熱門電影上映,再加上娛樂圈沒有什麼大新聞,導致《彗星》很快就被送上了熱搜,再加上“十萬投資”“新人導演”“燒腦科幻”等一些噱頭,這之後才有了票房的突飛猛進。不然,《彗星》還是隻能淪為小圈子裡的“神作”。

也有人覺得這部電影已經展現除了方遠十足的導演才華,以及天才般的創意。可以預見的是,他的下一部電影投資額肯定會大漲,到時候,還真說不定誰會最先達成單部電影票房破億的成就。

“谷經理,第一週的票房統計出來了,共計一千一百萬付費人次,票房總計五千五百萬。”

“好,我知道了。你出去吧。”

中年員工走後,谷峰喃喃自語,“方遠啊方遠,你還真是給我一個驚喜啊。”

十萬成本,加上接近七百萬的宣發,換回來的是五千五百萬票房。不過這七天的觀影人次有一個明顯的上升和下降,40萬,50萬,350萬,300萬,200萬,100萬,60萬。下降地相當快,到了下一週估計就不會有太多票房了,不過那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個成績已經足夠優秀了。

五千五百萬票房,百分之八的稅,企鵝影片方面拿走百分之五十五,扣除宣發成本七百萬,還剩一千三百萬。這其中,遠端影視作為發行方,拿走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二百六十萬,還剩下一千萬。

等等,也就是說,這小子一部電影賺了一千萬。

谷峰搖搖頭,心中感慨萬分,真沒想到,半個月之前還是一個賣掉房子拍電影的窮小子,搖身一變就成為千萬富翁了。人生際遇啊,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

“坐。”

“站。”

寵物訓練師正在訓練狗狗,這樣在需要它做某些特定動作時,訓練師就可以站在鏡頭外指揮,以便配合拍攝。

場地裡不光是一隻狗在受訓,旁邊還有好幾只不同年齡的秋田犬,這些狗狗外貌、形態、毛色都相差無幾。

為了湊齊這些狗狗,劇組的工作人員可沒少費工夫。

是的,在遠端影視的協助下,方遠的劇組已經大致組建好了,不同於《彗星》時的草臺班子,這一次的劇組可就正規多了,燈光、攝影、場務、道具、統籌、美術……該有的都有了,加起來足足好幾十人。

電影的一些前期準備也做得差不多了,幾個主要演員已經試鏡完成,只等遠端的資金到位,電影就可以正式開機了。

方遠正在和美術組溝通,“翁,翁。”手機震動,是谷峰的電話。

“不好意思,我接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