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重進一聲令下,步軍司搶先調整陣型。

五千步兵有序退出左翼,融入右翼,隨後對殿前司的左翼發動了更為猛烈的衝擊。

於是乎殿前司原本岌岌可危的右翼得到了喘息,而左翼則驟然壓力大增。

趙匡胤與一干親信騎馬駐足於小土坡上,看得很是真切。

殿前司都虞候王審琦眯著眼道:“太尉,李重進這廝眼看右翼攻不進去,轉變主攻方向了。”

趙匡胤面色陰沉,輕嘖一聲:“我看著呢。”

脾氣最急的韓重贇立刻諫言:“太尉,左翼乃我軍薄弱處,屬下以為,當調派援軍攻敵軍右翼側面,為我軍左翼緩解壓力。”

剛剛巡視完右翼的石守信對此表示贊同:“屬下也這般認為。”

但趙匡胤並未吭聲。

到目前為止,戰局開啟才不過半個時辰。

如果在此時就將寶貴的騎兵用於支援戰線,那後繼又該如何是好?

趙匡胤身為統帥不能執著於一兵一卒,需要從全域性進行考量。

己方左翼固然壓力驟增,但畢竟還能勉力支撐,無非是傷亡加重些。

左翼若能支撐住,並拖住敵方右翼,那己方右翼就能獲得撕開敵陣缺口的寶貴時間。

那時候才是騎兵真正派上用場之際。

畢竟李重進手頭兵力也稱不上寬裕,顧頭不顧腚罷了。

思忖再三,趙匡胤有了決斷:“再等等,不能急。”

然而,就在他話音剛落之際,殿前司左翼陣型就出現了一點微小的崩塌。

由於殿前司士兵補位不及時,有大約五十名步軍司士兵衝進了殿前司軍陣,並造成了不小的殺傷與混亂。

幸好殿前司前線指揮官足夠賣命,親自披掛上陣,領著親兵殺退了步軍司,方才填上了這個窟窿。

土坡上的殿前司高官們將這驚險一幕盡收眼底,可謂是人人色變。

“太尉,不能再等了,派援軍吧!”韓重贇緊緊握住韁繩,這架勢彷彿只要趙匡胤一聲令下,他就能迅猛出擊。

“太尉,左翼本就薄弱,即便不派騎兵支援,至少也要從右翼調些兵力過去。”最持重的王審琦也站在了韓重贇一邊。

石守信提出了不同意見:“右翼不能動,我軍動向全在李重進視線之內,若是從右翼調兵,那李重進肯定會轉而攻我方右翼,還是應當派騎兵支援左翼。”

“你們說得都有道理,也確實是合情合理的解決方案。”趙匡胤先是對三位親信表示認可,然後突然話風一轉:

“可這樣做只會落入李重進的步調之中,完全被他牽著鼻子走,他主攻右翼,你們就急不可耐地想要支援右翼,他轉攻左翼,你們又忙不迭地跟在他身後要支援左翼,只需如是三四次,你們就會完全落入他的圈套之中,便是一根鐵,被折上三、四次也會岌岌可危,何況軍隊?你們別看我軍有一萬騎兵可供呼叫,李重進至少也藏著一萬兵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奮鬥在五代末】 【】

在淮南、在河北...趙匡胤是真正指揮過大場面戰爭的人,王審琦等三人卻未曾有過這等歷練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