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師徒聚首(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得知符貴妃被立為皇后並垂簾聽政後,李延慶就意識到,郭榮這是真不行了。
能讓郭榮這種工作狂兼權力狂交出手中的權力,只能是他徹底喪失了行使權力的能力。
而趙匡胤的外放更是讓李延慶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一場新的洗牌或許即將到來。
更神奇的地方在於,這場洗牌似乎並非由郭榮來主導,而是那個一直不顯山不露水的首相範質。
順帶一提,趙匡胤被外放為忠武軍節度使,駐地許州(現河南許昌),就在開封南邊兩百里不到,快馬加鞭一日便可回返開封。
四月下旬,夏意漸濃。
一場急促的暴雨過後,一心院迎來了一位客人。
這位客人正是鄆州掌書記吳觀。
北伐剛開始的時候,吳觀就隨李重進出土門關,從河北入山西,牽制後漢軍隊。
李重進也確實不負“黑大王”之名,他率領一幫地方雜牌部隊在山西多次擊破後漢營寨,累計斬首超過兩千,擺出了一副要威脅後漢都城太原的架勢。
這迫使後漢不得不全面收縮防線,自然也就無法派兵支援河北戰場。
只可惜周軍在拿下四州之後被迫撤退,李重進的戰果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如今周軍早已盡數退回開封,李重進也沒有再駐守山西的意義,他徑直帶兵返回了駐地鄆州,而掌書記吳觀則順路到了開封。
進了一心院,稍作幾番寒暄,李延慶與吳觀自然而然地就聊起了朝堂上的驟變。
大方向上,師徒二人的看法是一致的:郭榮時日無多,為確保其子郭宗訓順利繼位, 勢必要構築一個均勢的朝堂, 以及一支權力分散的禁軍。
任何一方的獨大,都會危及帝位。
至於這均勢的朝堂能否夠構築起來,師徒二人自然都認為是不可能的。
開玩笑,郭榮在人世的時候朝堂禁軍的平衡尚且一團糟, 他若真傳位給幼子, 區區六歲小娃娃又如何能維持好平衡?
聊了一陣後,吳觀問出了他目前最關心的兩個問題:“朝堂的平衡必然崩塌, 不過郭榮真的已經病入膏肓了?往後就是符氏垂簾聽政?”
這第一個問題, 李延慶只能給出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郭榮的病情依然是個迷, 朝臣中除了範質誰都見不到他, 而範質嘴巴一向很嚴。”
至於這第二個問題,李延慶則有不同看法:“至於符氏麼,我認為她並未掌握實權,垂簾聽政也不過是個幌子罷了。”
“幌子?”吳觀面露疑惑:“可郭榮如今病重於深宮, 若符氏還只是個幌子, 那究竟是誰在操縱朝局?”
李延慶端起茶杯, 輕輕抿了一口熱茶:“我覺得, 是範質。”
“範質?他在操縱朝局?可有確實證據?”吳觀很是吃驚, 這是超出他想象的答案。
“只是一個推測罷了。”李延慶放下茶杯, 微微一笑:“不過證據也是有的, 就在昨日, 趙匡胤被外放節鎮, 老師可知道他去了哪個節鎮?”
“他本來就是同州節度使,自然是回了同州吧?還是說, 他被調鎮了?”吳觀匆匆從山西趕回開封,尚未掌握最新訊息, 故而有些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