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猶豫(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得不說,郭榮問的這個問題很是微妙。
澶州現在什麼局勢他郭榮能不清楚?張永德會信他郭榮不清楚眼前的局勢?
可他偏要明知故問。
在郭榮閉門一旬的這段日子裡,張永德被眾武將推選為代表,多次拜見郭榮,卻屢遭拒絕。
如今郭榮主動出擊,叫來張永德,就是想單刀直入,搞清楚這幫軍頭的真實想法。
在官場上,是人就有屁股,也就是有政治傾向。
澶州目前的局勢可以說很壞,但還沒有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只要郭榮出面,十數萬大軍無論是再度調頭北上,還是徑直返回開封,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可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郭榮,而在於武將們的態度。
郭榮藏身寢宮十日,將文武百官們晾了整整一旬,就是想逼他們就範:你們若是不聽朕的,朕就摞挑子不幹了!泥人尚有三分火,你們把朕逼急了,朕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所以,看上去郭榮提的問題是:澶州目前局勢如何?
實際上他問的卻是:爾等意欲何為?從還是不從?
郭榮還想做最後一次努力。
張永德自然聽出了郭榮的言下之意。
然後,他就說出了郭榮最不想聽到的答案。
“陛下,天下未定,根本空虛,天下臣民皆憂心陛下,而四方諸侯則唯恐天下不亂,今澶州與汴京不過區區二百餘里,陛下當速歸汴京以安人心,就算陛下仍欲北伐,又何必在意這三兩日就能行完的二百里路程?正所謂日久生變,若是發生些意外,則國家豈非再陷動盪?百姓豈非又遭塗炭?還請陛下為天下百姓計,速回汴京。”
郭榮單刀直入,張永德也不客氣,徑直將藏在心中多日的肺腑之言傾吐而出。
張永德並非野心勃勃之輩,兵權被郭榮罷黜,他心中並無多少怨言。
眼下見郭榮一意孤行,張永德雖心有忐忑,依然願意挺身而出,代表一眾武將勸諫郭榮。
在張永德看來,這大軍都已經回到澶州了,豈有再度北上之道理?
況且郭榮的身體已經虛弱成這般模樣,再行北伐豈不是自尋死路?
周朝不過據有半壁江山,四方皆是虎視眈眈的強敵。
郭榮若是死在這澶州,不光周朝轉瞬分崩離析,便是中原百姓也將再度橫遭禍亂。
所以,無論如何張永德都要力勸郭榮返回開封。
先回開封,再論其他。
就算是北伐,也得先養好身子。
郭榮聽罷,沒有任何反應,他依舊垂著頭、閉著眼,有氣無力道:“這話,是誰叫你這麼說的?”
一吐心中之快後,張永德如釋重負,連帶著嗓音也愈發渾厚:“並沒有人教臣說這話,這皆是臣肺腑之言,而且這也是絕大多數朝中文武的想法,便是陛下,心中也定然有此等思量。”
郭榮緩緩轉過頭,雙目竟莫名流露出的笑意:“哦?你是說,朕也如你這般想?”
“陛下若一意北伐,又何須回這澶州?”
張永德這一問,將郭榮給問住了。
其中道理卻也簡單:你若是猶豫,那就是想要。
當初在瓦喬關下時,郭榮面對著諸將的反對,被迫選擇了揮師南下。
可他真是是被迫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