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反向勸說(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都姓王,雖然都是郭榮的幕府舊臣,但王著與王樸之間顯然有天著塹般的差距。
王樸有膽識,敢於規勸郭榮,也有足夠的口才與自信能夠說服郭榮
而王著並無這個膽量,也並無這個能耐。
他明知道北伐契丹絕不是好棋,他明知道身體虛弱的聖上再度親征會有滔天風險,但在偏殿中他卻只能踟躕不語。
此時此刻,王著的內心就彷彿頭頂的天空,充斥著陰沉不定的烏雲。
唉......
望著無邊的混沌天空,王著忍不住嘆息出聲。
可當他踉蹌著走下漢白玉階梯,他又覺得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
王樸已逝,他王著作為陛下的幕府舊臣,必須要承擔起相應責任。
但要他就這麼返回偏殿對聖上諫言,他又沒這個膽量,要是郭榮當場大怒病情復發咋辦?
而且他也缺乏能夠說服聖上的口才。
雖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王著終歸不是一個徹底的草包。
如行屍走肉般又行了一陣後,他的腦海裡終於浮現出了一個看似可行的法子:既然自己說服不了陛下,那找一個能夠說服陛下的人不就行了嗎!
說幹就幹,有了目標後的王著重新振奮。
很快,他就到了政事堂。
沒錯,王著第一個想到的援手正是當朝首相範質。
名望、智略、口才,範質無一不兼。
王著相信,若能說動範質出馬,定能勸聖上回頭是岸。
到了政事堂,一番寒暄後,王著直接道出來意,想讓範質入宮勸諫郭榮。
“陛下欲徵契丹?”
範質神情驚訝,卻是故作糊塗。
他已經在樞密院裡當了一個多月的參知樞密院事,接觸了大量軍事上的機密公文,能不知道郭榮想打契丹?
雖然早早知曉此事,也知道北伐契丹多半討不到好,可範質壓根就沒想過要勸郭榮放棄北伐。
或者說,無論郭榮打算如何用兵,範質都沒有過問的念頭。
在範質的眼中,他郭榮愛打哪裡就打哪裡唄,與他範質又有何干?
當年馮道勸說郭榮放棄親征,被郭榮當眾呵斥而後黯然病逝的慘劇範質可都看在眼裡。
如今範質的宏圖大業才剛剛拉開序幕,他怎麼可能去重蹈馮道的覆轍?
王著不清楚其中內情,也露出驚訝的表情:“是啊,下官亦感訝異,雖說先帝與聖上皆勵精圖治整頓超綱,可我朝仍處方興未艾之態,國力相較契丹仍有較大差距,此時北伐非但難以成功,更有可能給我朝百姓帶來滅頂之災,相公乃我朝文官魁首,如今又兼任樞相高位,還請相公憐惜天下蒼生,規勸聖上放棄北伐。”
王著也知道入宮勸諫絕非一個好差事,他先是闡明瞭周朝與契丹的國力差距,而後又給範質帶上了高帽,最後還擺出了天下蒼生這個難以拒絕的藉口,為的就是讓範質不得不接下這個苦差。
不過這點小問題自是難不倒範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