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正因為王溥毫無存在感,這個重任才會落到他頭上。

從王府回到皇宮後,郭榮苦思冥想,該由何人來負責追查行刺者,思來想去這個人只能是三相王溥。

刺殺王樸的,不出意外就是禁軍中那些個跋扈武將,那麼這樁案子就不能由武將或者勳貴來負責,否則就必然會演變為一場武將勳貴間的傾軋。

北伐契丹在即,郭榮不能坐視禁軍的內鬥再有升級。

放眼朝中文官,有資格負責此案的,無外乎就是政事堂裡的三位宰執。

範質是首相,他政務繁重,此案註定會牽涉多方,甚至有可能曠日持久,不宜讓他再加操勞。

次相魏仁浦是前任樞密使,與不少軍中武將交往密切,自然也不能由他負責此案。

思來想去,也就只有三相王溥是唯一的合適人選,他本就淡泊名利,常日裡也不拉幫結派,由他負責最為妥當。

郭榮的視線掃向王溥,說道:“王卿,你負責此案期間,刑部以及大理寺皆任由你調遣,還請王卿務必幫朕將這些老鼠從陰溝裡揪出來。”

“臣定盡力而為。”話雖如此,王溥心中卻直苦笑。

僅憑區區刑部和大理寺如何能查出刺殺者?

別看這兩個衙門來頭很大,但在司法崩壞的當下,隸屬禁軍的軍巡院才是真正的司法衙門。

刑部和大理寺早成了空架子,現如今怕是連二十名能幹實事的官員都湊不齊。

郭榮當然也知道這兩個衙門的無能,但他也沒得選。

刺殺者九成九來自軍中,自然不能動用禁軍下轄的軍巡院來追查此案。

其實除了軍巡院外,御史臺也承擔了部分司法職權。

不過因為肩負刑統的推廣工作,御史臺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會非常忙碌,而且御史臺還要督查朝野百官,實在騰不出手來負責此案。

所以,能夠由王溥呼叫的也就只剩下刑部與大理寺了。

感受到了王溥回答中的勉強,郭榮補充道:“朕知道此案複雜,刑部與大理寺或許並不堪用,等新任知開封府定下後,朕會讓開封府也協助王卿。”

一聽多了個幫手,王溥心下稍安,但他轉念一想,又頓覺不對勁。

事發地西華街大橋不就是開封府負責修築的?

好端端一座嶄新的大橋說垮就垮了,給行刺者提供了天大的便利,這開封府裡豈能沒有行刺者的同夥?

此案的棘手程度已經遠超王溥的預料,這已經不是個燙手山芋了,簡直就是個隨時會爆炸的震天雷!

若有可能,王溥是真的不想接這顆震天雷。

似是看穿了王溥心中所想,郭榮接著說道:“開封府在此案中也有嫌疑,朕會先行清洗開封府,王卿不必過多憂慮,全力負責審案即可。”

郭榮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王溥已絕無拒絕的理由,他硬著頭皮回道:“請陛下放心,臣必定全力以赴。”

“很好。”

郭榮轉過身,看向另外兩名宰執,並說道:“接下來就是新任知開封府的人選,朕決定由樞密副使吳廷祚擔任,宣徽北院使昝居潤副之,諸位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