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一次謀殺(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趙匡胤此時也算是蝨多不怕癢,這麼點針對也只能算是小意思了。
還有一樁事更令趙匡胤惱火,那就是殿前司一部分中層武將的變臉。
自趙匡胤上位以來,他的親信就佔據了殿前司大大小小的官職。
整個殿前司裡,除了郭榮指派的幾名武將外,幾乎都是趙匡胤的親信。
此前趙匡胤上書反對刑統,自是博得了殿前司武將們的支援。
可隨著朝中局勢撲朔迷離,一些並非鐵桿的親信對趙匡胤逐漸起了二心。
這也是人之常情,沒有多少人願意真正吊死在一棵樹上。
近來軍中傳聞趙匡胤即將被外放,都指揮使的位置會由殿前司都虞候慕容延釗接替。
慕容延釗是禁軍中的中立派,也是郭榮親自指派的殿前司三把手,對趙匡胤起一個制衡與監視的作用。
傳聞散播開來後,就有不少殿前司中層武將開始主動接觸慕容延釗,似乎趙匡胤的外放已成定局。
對於這些吃裡扒外的白眼狼,趙匡胤雖然恨得牙癢癢卻也毫無辦法。
其實這些所謂的親信就是禁軍中的牆頭草,他們在趙匡胤發跡後主動來投,表現得一個比一個忠誠。
而當趙匡胤即將沒落時,這些人也跑得一個賽一個快。
雖然煩心事一樁接一樁,但總歸還是有一些好訊息。
比如暗殺王樸這事就進展得很順利。
李谷接受了趙匡胤的提議,成為了趙匡胤的同謀。
王樸喜愛音律、精通天文,這在開封官場是公開的秘密。
李谷博學精通,對音律和天文自然也頗有心得,他巧妙地抓住了王樸的痛處,邀請王樸上門探討最新流行的音律,以及最近的天文變化。
身為前宰執以及現任皇帝顧問,李谷在朝中依然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他主動邀請王樸上門,王樸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接受了李谷的邀約。
往來一次後,王樸對李谷的博學讚不絕口,因“嘴臭”自絕於朝臣的王樸也終於享受了一次有知音的快感。
很快,李谷再次邀王樸上門,王樸又同意了。
趙匡胤收到訊息,決定趁著這一次機會動手。
新的西華街大橋,就是趙匡胤為王樸準備的殺氣。
舊大橋的損壞自然是趙匡胤指使人動的手,為的就是在修建新橋時做手腳。
全權負責此事的,乃是趙匡胤的親信,斥候軍的實際掌控者王仁贍。
王仁贍沒有選擇買通開封府官員,而是買通了修橋的包工頭,將修橋的工程攬在了自己手中。
八月中旬的最後一天,是朝廷的休沐日。
王樸應李谷之邀上門拜訪,今日也正值新橋竣工,他途徑西華街大橋時下馬檢查新橋質量,停留在了橋的正中間,這給了王仁贍動手的絕佳時機。
隨著在橋邊小樓上觀察局勢的王仁贍一聲令下,躲在橋下的斥候軍動用了修橋時留下的機關,整座橋樑旋即在一陣陣磨異響中逐漸解體。
橋上的王樸來不及準備,便隨著解體的橋樑摔入了金水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