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慶安慰王延訓的同時,心中暗道:就王延義這情況來看,天下的武將應該都盯著這震天雷,待到這震天雷傳播開後,希望地方上的作院能繼續改進火藥......

魏州的整體形狀就像一根斜斜的油條,大名府地處魏州的南端,進入魏州地界的當天黃昏,李、王兩家的車隊就進入了大名府。

一百九十多年前,史朝義的三位部將張忠志、田承嗣、李懷仙接連向朝廷投降,而後宣告了安史之亂的結束。

這三位降將都保留了各自的節鎮,名義上雖從屬唐朝,但在各自的地盤上皆獨斷專行。

唐廷因安史之亂而元氣大傷,只能默許這三位降將在唐朝的疆域上自成一派。

這三位降將的地盤大抵與今日的河北重合,又被稱為河朔三鎮。

河朔三鎮的建立,可以看做是唐朝藩鎮之亂的濫觴。

三鎮中最有名的當屬以魏州(今河北大名縣)和博州(今山東聊城市)為中心的魏博節度使,由田承嗣所創立。

唐朝時期河北富甲天下,而魏博節度使下轄六州地處河北與山東交界處,乃是黃河流域最為富庶之地。

為與唐廷抗衡,歷任魏博節度使都會在大名府的城防上投注大量心血。

待到唐末之後中原一統,大名府又成了抗擊契丹的前沿陣地。

歷朝歷代兩百餘年的苦心經營,大名府的佔地面積愈來愈大,城牆也愈來愈高,逐漸成為了天下聞名的堅城。

此時的大名府城牆周長八十餘里,堪比擴建之後的開封城。

論常駐人口,大名府亦不遜於國都開封。

李延慶一行透過南門進入外城,接著馬不停蹄穿行外城。

趕在內城城門落下前,李延慶一行終於過進到了大名府的內城。

不同於不施行宵禁的開封,大名府的外城在夜間會嚴格施行宵禁,禁止任何百姓上街。

唯有內城不行宵禁能夠自由走動。

如今符彥卿大壽在即,內城的邸店客店人滿為患,簡直一房難求。

還好李延慶早有準備。

早在開封時,李延慶就派了人手快馬加鞭趕赴大名府,並提前包下了位於內城東南角的賀氏邸店。

王延訓大馬金刀地坐在長凳上,右手拿著筷子,左手握著酒杯,讚歎道:“不愧是李兄,當真考慮周全,如今在這內城裡隨便丟塊石頭,怕是都能砸到一個節度使之子,若非李兄提前定下邸店,就你我兩人的名頭,今晚還真不好找落腳的地方。”

李延慶坐在王延訓對面,微笑道:“王兄誇大了。”

兩杯酒下肚,王延訓大大咧咧的本性逐漸暴露,他放下酒杯連連搖手:“不誇大不誇大,這可是魏王的六十大壽,就連當今聖上都是魏王的女婿,這天下誰敢不給魏王面子?”

翟守珣坐在不遠處的木桌旁,端著小酒杯,聽著兩人的交談,他滿腦子都是問號:他倆是今日才碰到吧?怎麼儼然一副稱兄道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