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化火藥的爆炸威力,相比粉末化火藥有了質的提升。

李延慶見到了提前結束楚州戰事的希望。

不過希望歸希望,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李延慶首先要搞明白,這顆粒化火藥的製作流程是否複雜,能不能儘快投入量產。

面對李延慶的問詢,馮繼升給出的答案並不令人滿意。

“經過衙內點撥後,下官便立刻著手火藥的顆粒化,這火藥的顆粒化說來倒也簡單,無非是將硝石、硫磺以及木炭三種材料全部碾碎,與等量之水一道加入木臼之中,再以木杵搗之,大約搗上萬次,三種材料便能水乳交融,再經過晾曬,便能成為綠豆大小的火藥粒。”

馮繼升說罷,又補充道:“下官一開始用的是石臼石杵,起了火星,差點將火藥作都給燒了,這顆粒火藥的製作時刻大意不得,稍有大意就是喪命之危。”

雖說歷史上顆粒火藥的出現要稍晚兩百餘年,但其製作工藝並不複雜。

或許,顆粒火藥的發明,在歷史上就是某個天才靈光一現的傑作。

而馮繼升毫無疑問是火藥方面的天才,他在火藥製作上的技藝再加上李延慶超前的視角,兩者智慧恰到好處的碰撞,便使得顆粒火藥提早問世。

李延慶一聽工序竟如此麻煩,頓時皺緊了眉:“竟要用木臼搗上萬次,還要曬乾,這顆粒火藥的製作竟如此麻煩?”

如今淮南已是農曆四月中旬,梅雨季節即將到來,屆時將會是連綿整月的陰雨。

馮繼升當即回道:“經下官與火藥作幾十名工匠的數百次試驗,必須要搗萬次方可令三者均衡交融,晾曬的步驟也必不可少,否則火藥的威力不能得到保證。”

李延慶又問道:“火藥作目前有多少顆粒火藥。”

“顆粒火藥的工序在三日前才確定,昨日才造出第一批合格的顆粒火藥,方才點燃那個火藥包便用去了火藥作一成庫存。”馮繼升接著好奇地問道:“衙內急需這顆粒火藥麼?”

“我有個想法。”李延慶朝小院北邊的二層小樓走去,並對馮繼升招了招手:“咱們上去說。”

兩人登上二層小樓,進到凌亂的二層房間,推開北面的窗戶,朝北遠眺,正好能看到楚州防禦使府高聳的望樓。

李延慶手指望樓:“看到那望樓了嗎?那便是楚州防禦使府邸。”

“下官能看到。”馮繼升的視力不大好,要眯著眼方能看清遠處的望樓。

李延慶面容平靜,語出驚人:“我要炸掉防禦使府,就用這顆粒火藥。”

“炸掉防禦使府?這防禦使府佔地數十畝,要用多少火藥才能炸掉防禦使府?”馮繼升非但不感驚訝,甚至開始在心中默算火藥的需求量。

“我倒不是要將防禦使府全炸掉,而是想擒賊先擒王,用這火藥將南賊的楚州指揮使張彥卿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