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謂這廝,當真狡猾,他既要投降,又想護他親屬性命,這天底下的好事都給他佔盡了!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而郭榮這不知好歹的畜生,竟然誇讚這廝忠義,還當眾認可了他這不知所謂的投降,哈哈,我呸,就他這等狗屁行徑,跟忠義哪沾得上半點關係?”

參加完御前會議,氣呼呼返回本營,李重進氣不過,竟當著兒子與親信的面對郭榮與郭廷謂破口大罵。

李延慶與吳觀對視一眼,上前安慰道:“阿爹消消氣,為了這郭廷謂氣壞身子不值得。”

指揮了一天戰事,到了傍晚又要被人氣,李重進是身心俱疲,他滿臉疲倦地坐到帥位上,將頭往椅背上一仰:“其實吧,郭榮這樣我多少也能理解,他不過是碰到了第一個願意向他投降的偽唐武將,心裡高興過了頭,可他是皇帝,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這濠州城就這麼放在郭廷謂手裡,這後邊的仗還怎麼打?”

濠州一日城破,周軍必然會繼續向東推進。

但郭廷謂雖然名義上向周朝投了降,可他依然掌控濠州城,城內一萬多士兵也繼續由他指揮。

若是周軍東進後,郭廷謂突然倒戈,那周軍豈不是腹背受敵?

李重進作為將軍,如何能坐視自己背後有一股不知敵友的軍隊存在?

但郭榮卻能接受。

郭榮不但大方地接受了郭廷謂這不知所謂的投降,甚至還讓濠州軍隊保留武裝,表現出了對郭廷謂百分之兩百的信任。

這正是最讓李重進無法接受的地方。

你郭榮一個皇帝,對自己的將領千盯萬防,對一個昨日還是敵人的降將卻是信任無間。

這要能忍受得了,他李重進還是男人嗎?

軍中不滿的武將遠不止李重進一人,但郭榮一口敲定,誰也拿他沒辦法。

李延慶聞言,若有所思地問道:“阿爹的意思是,我軍還要繼續東進?”

“郭榮滿腦子想的都是收復淮南,如今濠州投降,是千載難得的良機,他怎會放過?他的命令是,全軍修整五日,五日之後,留五千人駐守濠州,其餘兵馬全部拔營東進。”

雖然對郭榮的輕率心懷不滿,但對於郭榮開疆拓土的渴望,李重進還是很欣賞的。

毫無疑問,郭榮是當今最富進取心的掌權者,他統一天下的熾烈渴望遠超中原前十幾名皇帝。

從這一個角度來說,郭榮如此輕率地接受了郭廷謂的投降,是可以理解的。

在李延慶看來,郭榮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儘快統一天下。

郭廷謂作為第一位主動投降的南唐大將,他的投降具有重大意義。

之前雖然壽州城也向李重進投降了,但當時壽州守將劉仁贍已經病入膏肓,投降並非他本意,而且在壽州開門投降後不久,劉仁贍就溘然長逝了。

郭榮誠心接納郭廷謂的訊息,不日就將在淮南地區傳遍。

連郭廷謂這樣三代為南唐效命的將領都會投降,而且他那離譜的投降條件郭榮甚至願意全盤接受,那淮南各城池守將投降的心理壓力就會小很多。

郭榮此舉,也算得上是千金買骨了。

李延慶雖是局中人,但他來自後世,能夠站在上帝視角進行俯視。

只要超脫李家三子的視角,郭榮的一切行為也不是不能理解。

轉換視角,是理解事物執行發展的竅門。

當然了,李延慶的一切行為還是要從李家利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