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完勝(第2/3頁)
章節報錯
經過郭威郭榮父子兩人的改組,控鶴軍人數大為擴充,但兵員質量、裝備水平並未落下,人人皆配備全身鐵甲,且屢經戰陣磨練,一直都保持著皇家親衛的高水準。
唐軍本營中的兩萬五千人馬,雖然也是南唐最為精銳的禁軍以及建州兵,但無論身體素質、作戰能力,還是戰鬥意志,都遠遜於控鶴軍。
張永德敢於用一萬人,來強攻兩萬五千人守衛的營寨,其信心便來自兩軍的實力差距。
上了戰場,特別是兩方皆在萬人以上的大戰陣,主帥的臨場指揮作用就不大了。
張永德唯一發出的指令,便是撤下損傷較大的前線部隊,讓在後掠陣的後備部隊頂上,一直在最前線維持四個滿員的指揮,持續不斷地給唐軍制造壓力,不讓唐軍有絲毫喘息的時間。
攻堅戰從清晨,一直持續到正午,耗時整整三個時辰,周軍在死傷一千餘人後,終於從正面將唐軍營寨撕開了一條寬約二十丈的豁口。
隨後,周軍便大舉攻入寨內,沒了營牆、拒馬和弓弩的掩護,平地上作戰,唐軍步兵如何是能硬鋼契丹騎兵的控鶴軍的對手?
而且趙匡胤在回城指揮守軍擊退西營唐軍的進攻後,也領著三千騎兵前來助陣。
陳覺立在本營正中的哨塔上,親眼看著唐兵防線全面潰退,幾千周軍騎兵在營內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自己麾下計程車兵就像草垛般被放倒,他面如死灰。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啊!兩萬五千人據營防守,如何能輸給一萬人?”陳覺滿腦子都是問號,但沒有人能替他解答,熟背的百卷兵書也沒法告訴他答案。
真實的戰場,從來不是文字可以描述清楚的。
“樞相,快走吧,敗局已定。”林仁肇衝上了哨塔,他的甲冑衣袍早已被血水浸透,背甲上還插著三支箭矢,賴盔甲堅固,只傷到了皮毛。
林仁肇本是閩國舊將,閩國覆滅後交出軍權在家賦閒,此次得唐主信任,再度披掛上陣,本想立下功績,卻沒想到第一戰就是大敗。
“不,我軍死傷並不大,我要重整旗鼓奪回營寨。”陳覺在哨塔上看得真切,唐軍士兵壓根就沒多少傷亡,周軍一攻破營牆,前沿唐軍就做了鳥獸散,這才使得整支唐軍大亂,並開始無序地向後潰退。
“樞相,兵敗如山倒,短時間內不可能重整旗鼓!”林仁肇一本兵書都沒讀過,但十三歲就上戰場的他,深知兵敗如山倒的鐵律,只要第一線計程車兵潰退,整支軍隊便會不可逆地崩潰,主帥唯一能做的就是後撤到安全地帶,收攏散兵,重整士氣。
“你胡說!”陳覺已然失去了理智,壓根就不聽勸。
若是不能保著李璟的心腹陳覺安然撤退,林仁肇自忖難逃一死,他餘光察覺到有弩箭向哨塔襲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雙手抱緊陳覺,一躍而下。
就在林仁肇跳下哨塔的一剎那,兩支弩箭就釘在了陳覺方才的立足之處。
林仁肇頭也不回,右手夾著仍舊念念叨叨的陳覺,頭也不回地向南狂奔。
又過了一個時辰,唐軍本營內,便再無一個活著的唐軍士兵。
張永德為每一顆唐軍頭顱開出了五貫的賞錢,此戰周軍共消滅五千唐軍,餘下兩萬唐軍都向南逃竄到長江邊上,乘坐船隻逃去了河對岸。
一路追至江邊的趙匡胤,也只能望江興嘆。
不過唐軍逃得太急太快,營中的存糧以及箭矢甲冑等輜重,都成了周軍的戰利品。
“殿帥,營中共有存糧一千八百石,箭矢二十萬支,甲冑不多,能用的只有三千具。”副將整理完收穫,來帳中向張永德彙報。
“這偽唐也不怎麼富庶嘛,竟然就一千八百石糧米。”張永德靠坐在原本屬於陳覺的楠木坐榻上,心情甚是舒暢。
副將回道:“聽俘虜說,大部分存糧都在六合縣的唐營內,可惜被唐軍撤退時一把火燒了。”
“確實有些可惜,我軍現在最缺的就是糧米。”張永德接著問道:“對了,捷報發出去了麼?”
“發出去了,一份徑直送往壽州大營,另外滁州與揚州也各發了一份。”
......
下午申時末,兩騎快馬衝入滁州城,帶來了六合縣的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