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縣地處滁州城東八十里,城牆是僅高丈許的黃土牆,城外四面平坦。

趙匡胤麾下兩千騎兵,盡皆用布裹住馬蹄,行軍時動靜極其輕微。

按照張永德的指令,趙匡胤此番是要夜襲唐軍的城東大營。

經過白日的試探,張永德發現唐軍在城西與城南皆佈置有重兵,極難攻破,而在城東大營唐軍僅駐紮有三千不到的部隊,絕不可能抵擋得了兩千鐵騎軍的突襲。

唐軍的城東大營離六合縣不過二十里路,趙匡胤領著兩千騎兵快馬輕蹄,只半刻就看到了唐軍高聳的瞭望塔、月光下散發著陰森冷光的鐵蒺藜,以及營前埋下的三層木質拒馬。

趙匡胤扭頭高喝:“全部停下,前軍下馬。”

兩千騎兵霎時停下步伐,排頭的兩百騎兵麻溜地滑下坐騎,開始處理沿途的各類防禦工事。

瞭望塔上的哨兵發覺異狀,剛舉起鑼錘,就被一隻暗箭射中咽喉,悄然倒下。

但哨兵在倒下的剎那,還是用鑼錘敲響了銅鑼,清脆的銅鑼聲霎時傳遍了夜空。

“嘖。”趙匡胤咬了咬牙,放下手中硬弓,高聲喝令:“手腳都利索點,快點拆!”

似鐵蒺藜、鹿角拒馬這等防禦工事雖然粗淺易制,但卻是騎兵最大的剋星,不排除掉是很難攻入營內的。

兩百周軍士兵迅速清除掉鐵蒺藜,並衝到三層拒馬前開始拆卸拒馬,此時不少唐軍因為白日的辛勤築營身心俱疲,才剛剛爬起床,未來得及到拒馬後應敵。

待到三層拒馬被拆出條一丈寬的通道,趙匡胤左手扯動韁繩,右手握著長槍,一馬當先衝向唐軍營寨。

一千八百騎兵緊隨其後,衝入了唐軍營寨。

衝進營寨後周軍並不著急殺敵,而是手執火把到處放火,很快整個唐軍東大營亂成了一鍋粥。

在唐軍營寨中來回橫衝直撞三輪,將慌亂的唐軍士兵都向南方驅趕後,趙匡胤開始集結部隊。

只用了一刻鐘,兩千名騎兵就再度集結到他周圍。

按照趙匡胤的指示,五百騎兵在馬尾後捆上了樹枝布條。

隨後,趙匡胤領著部眾控制著馬速,再度開始驅趕早已失去建制的數千唐兵南下,目標直指唐軍在城南的本營。

......

按照南唐監軍陳覺的佈置,包圍六合縣的唐軍分為三部,嚴密封鎖了六合縣的東、南、西三個方向,並設下三座大營,唯獨在北邊給周軍留了個口子。

這圍三闕一的佈局,以及北面設有埋伏的缺口,無一不是嚴格對照孫子兵法而設。

作為文官出身的陳覺並未經歷過軍旅的磨鍊,但自從十年前初次領兵慘敗於吳越國後,他痛定思痛熟背兵書百卷,如今各種兵法信手拈來,自信不輸當世良將。

已是夜深時分,陳覺依舊精神奕奕,他正伏案研究淮南地圖,苦思冥想該如何將六合縣城內的一萬多周軍吃幹抹淨。

城中糧草頂多只夠三日,不,也許只夠兩日,明日周軍便極有可能棄城而逃,逃跑的方向自不必多說,定然是北......

若是周軍想要強行向西突圍,或者殊死一搏來攻我城南本陣,那也有堅固的營寨與預設好的陷阱等著他們,可謂是萬無一失,至於城東,呵,我倒希望張永德往東突圍......

萬幸這次說動了李璟從建州秘密調來一萬多援軍,不然這仗還真不好打......

陳覺越想越覺愉悅,端起桌上的酒盞飲盡杯中殘酒,忍不住笑出聲來。

割據閩地的王氏十年前被南唐攻滅,閩地共有五州,南唐佔有北面的建、汀兩州,吳越國渾水摸魚奪走福州,南邊剩下的泉、漳兩州則由王氏舊將留從效割據。

閩地若論富庶,自是最大港口泉州為最,但若論民風剽悍、兵卒強健,那閩地五州定然以建州為首。

閩國建立者王審知死於三十年前,此人親子養子多達十二人但互不和睦,在他死後沒多久,閩國便陷入長久的割據與內鬥之中。

王審知的十一子王延政當時正是建州刺史,他以建州一州之兵力,先後攻取其餘四州並大敗入侵的吳越國大軍,於其父王審知死後第十八年,終於再度一統閩地。

但好景不長,閩國長久的內亂招致民生凋敝、國力衰弱、不堪一擊。

南唐當時正好是銳於進取的李璟上位,他剛登基就重用了主戰的宋黨,力圖擴大南唐版圖。